连和珅都知道不能碰的底线,甘肃天水几家高端幼儿园却让大家透心凉。
粮食安全是命脉,动了老百姓的饭碗,江山就要塌。可甘肃天水这几家幼儿园,却堂而皇之地把孩子们的面点当成了实验,绘画用的丙烯颜料,便宜又“好用”,直接掺在孩子们的饮食之中!
“不可食用”四个大字清晰可见,讽刺的是,在这所宣称“高端、充满爱意”的幼儿园里,连可食用色素都舍不得给孩子们买。
今年四月,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家长们陆续发现自家在“褐石培心”幼儿园就读的孩子出现健康异常,有的烦躁哭闹不止,有的精神萎靡不振,有的身体发育明显滞后。
疑虑促使家长们带孩子去医院检查,骇人的结果逐渐浮出水面。
幼儿园出大事了。经过家长的举报调查,全校孩子都接受了体检,该幼儿园全校共有251人接受了血铅检测。结果显示,仅有18人的血铅水平属于正常范围。其余233个孩子,全部出现不同程度的血铅异常。情况最严重的患儿,其体内铅含量被曝超出国家标准两千多倍!而这些铅中毒并非急性发作,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问题的根源直指幼儿园的后厨。调查人员在厨房发现了被当作食用色素使用的桶装材料,外包装上清晰地印着:“不可食用”。
这些用于制作彩色面点的材料根本就不是食品级色素,而是丙烯酸树脂绘画颜料。后厨留样的两种食物铅检测结果分别为1052mg/kg和1340mg/kg,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食物铅含量警戒值仅为0.5mg/kg。换
算下来,孩子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铅含量竟超过了安全标准2680倍。
令人窒息的是,事发后的幼儿园负责人最初竟试图轻描淡写地用“失误”二字掩盖罪行。然而,随着麦积区联合调查组的深入调查,幼儿园实际控制人李慧芳、园长朱敬琳操纵策划的内幕被彻底揭开,朱敬琳亲自提议使用绘画颜料替代食用色素,实际掌控者李慧芳拍板同意批准了这一将剧毒注入幼儿园餐食,美名其曰省钱。
铅被称为“儿童智能发育的头号隐形杀手”,其危害性,尤其对正处于高速生长发育期的幼儿而言,几乎是毁灭性的。铅一旦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进入儿童体内,如同魔鬼般附着于血液和骨骼中。儿童对铅的吸收率是成年人的4-5倍,排铅能力却远不如成人。
更令人绝望的是,铅对儿童的神经损害具有不可逆性。血铅水平每上升5μg/dL,IQ值平均下降4-7分。患儿会出现注意力涣散、学习障碍、记忆力锐减,更普遍出现行为异常如多动症(ADHD)、暴力倾向。
患儿身高、体重增长极其缓慢,体格瘦弱。铅中毒还会破坏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引发难以逆转的顽固性贫血。
其毒性如同一个按下就无法停止的炸弹引爆器,几乎摧毁一个孩子未来成长发育的全部可能性。
这样的剧毒物质不是一朝一夕摄入的。孩子们可能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每天在宣称“高端”、“有爱”的幼儿园里,吃着被精心掺入铅毒颜料的点心。
愤怒的公众要求严惩肇事者时,历史的讽刺宛如一记响亮的耳光。乾隆朝巨贪和珅,其聚敛财富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然而史料清晰记载着和珅的一条“铁律”:绝不动赈灾粮!
即便富可敌国,和珅也深谙一个古代权贵共识,“粮稳则民安,民安则国固,国固则权柄财源方可长久。”动百姓口粮等于动摇国本。连清朝第一大贪官都极力回避的底线,在今天却能被一个高端幼儿园的管理层轻易踏破。
当大众第一反应是“省钱黑心”时,却有网友通过电商平台检索发现,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食用色素(如柠檬黄、胭脂红)平均采购价约为几十元每公斤。丙烯颜料在同等品牌条件下的电商零售价却普遍在每公斤150元以上。使用绘画颜料代替食用色素的成本不仅没降,反而翻了倍。
既然无关经济利益最大化,实际控制人李慧芳和园长朱敬琳为何要舍便宜而就昂贵之物?
在她们眼中,相比规避监管带来的便利,孩子的健康代价微不足道。
园长朱敬琳提出建议,投资人李慧芳最终拍板。这绝不是一个普通后勤员工的个人操作失误,而是幼儿园最高管理层意志的体现。李慧芳作为幕后操盘者,名下运营着至少四家幼儿园。此次在褐石培心幼儿园的后厨操作是偶发个案?还是连锁机构中默许的通例?每一个孩子家长都有理由脊背发凉。
每一起恶劣的公众安全事件,最终都会指向同一个灵魂拷问:施暴者将付出怎样的代价?当网友们愤怒地喊出“每人一颗花生米不过分”之时,现实落差令人沮丧,甚至愤怒。
“三鹿奶粉事件”主犯田文华的结局为后续食品安全犯罪划定了参考。2008年,毒奶粉导致全国近30万婴儿中毒,数名儿童死亡。2009年初,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然而2011年,因在狱中“表现良好”,田文华从无期徒刑减刑至有期徒刑19年;2014年、2016年又两次获得减刑;累计减刑达到惊人的21年7个月;若无其他变故,田文华将于2027年8月3日刑满获释,届时年满85岁。
甘肃天水这233个血铅超标的幼儿与家庭,要面临的终身体育受损与能力剥夺究竟该由谁来买单?
甘肃褐石培心幼儿园食堂的铅毒颜料,早已在孩子们血液中印下一辈子的。我们不敢假设,若没有那位警惕的家长,这场毒害还会持续多久,像李慧芳这样手握四家幼儿园的“企业家”,究竟在多少餐盘里投放过“不可食用”的原料?
一个连孩子健康都能换算成利润,那么终将付出远比健康更昂贵的代价。
参考资料:
甘肃天水幼儿园铅中毒事件:家长称症状持续半年,专家怀疑系“慢性铅中毒”|封面深镜
2025-07-07 12:35·封面新闻
更新时间:2025-07-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