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和周至柔都是上将,为何喊吴石中将为学长?

在国民党等级森严的军队体系中,陆军一级上将陈诚与二级上将周至柔对中将军衔的吴石始终以“学长”相称。称谓的错位并非随意之举,而是保定军校“论资排辈”规则的具体体现,即便在军衔至上的环境下,辈分伦理仍具有不可逾越的约束力。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2年办的,1923年就给停了,拢共也就十一年,不算长,可里头走出来的将官,三百来号人是有的,白崇禧,顾祝同,薛岳,都在里头,黄埔军校名气是大,保定系其实一点不弱,平时大伙儿聊天,总拿这两家比来比去,吴石是第三期炮兵科的,白崇禧、张治中都是他同学,有人觉得学长学弟的没什么,在保定那可不一样,规矩大得很,先进校门的,哪怕后来官当得小,后进校的见了面也得叫声学长,这辈分比军衔还管用,谁都不敢坏了这规矩。

吴石在保定毕业那年是第一,后来去日本陆军大学,炮兵学校,回回考试都是尖子生,外面都说他是“十二能人”,什么文的武的都会,写诗画画,好几门外语,骑马打枪开车,样样拿得出手,抗战那会儿,他就靠着研究日本那套打法,帮着大会战出主意,长沙会战他也掺和了,蒋介石心里怎么想先不说,反正明面上是把他当智囊看的,到了1949年台湾那边,吴石是国防部参谋次长,官不大,可圈子里没人敢不服他,那学问,那本事,都摆在那儿呢。

说起派系,国民党退到台湾,黄埔系的人太多了,蒋介石也怕一家独大,就得抬一手保定系,陈诚当了台湾省主席,周至柔是参谋总长,他们要坐稳位子,也得拉着保定这条线,吴石后来虽然出了事,他那个学长的身份还在,陈诚、周至柔当时都想拉他一把,你看这规矩,真到了节骨眼上,还是有用的。

这称呼的事,不光是保定,民国那会儿军政圈子里头,谁怎么叫谁,都是一套一套的,你看资料里写的,杜聿明是黄埔一期吧,他见到保定毕业的卫立煌,得喊一声“俊公”,直接叫大名那就是不懂事了,蒋介石手下人多,他就喜欢叫“兄”啊“弟”的,李仙洲打仗不是受伤了嘛,蒋介石发电报,开头就是“仙洲吾弟”,这都是笼络人心的手段,把规矩做足了,你从这些小地方就能看出来权力那套东西。

吴石最后是1950年在台北马场町没的,学长这两个字,外面人听着没啥,里头可装着大半个时代的规矩,军校的辈分,党里的派系,从保定到台湾,这一声“学长”,是人情,也是个制度,更是种习惯,军衔是一码事,这老规矩又是另一码事,那会儿的人要想混明白,靠的都不是虚头巴脑的东西,每个称呼背后,都有它的道道,时间长了,就成了那个时代的记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历史   周至   上将   中将   陈诚   保定   学长   军衔   规矩   蒋介石   辈分   台湾   派系   炮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