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首个买家居然是他
美国大使曾说,中国发展源于美国,得感谢美国。这话倒是有一半正确。
如果没有美国的技术封锁,围追堵截,中国现代工业在自主创新领域未必能有今日之成就。
可是美国大使说,让中国感谢美国,那就拉倒吧。这些年美国给中国使的绊子,虽未伤及根本,却着实令人不齿。我们真正该感谢的,是那些在封锁中咬紧牙关、砥砺前行的科研人员。
近日,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 传来捷报,这标志着中国工业发展又迈上新台阶。
据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报道,马来西亚的航空公司亚洲航空在香港举行的第十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表示,正积极商谈购买中国C919客机。
这是 C919 投入运营后的首个海外订单,意味着中国制造的飞机正式打破空客与波音的市场垄断,在国际舞台上闪亮登场。
中国“心”横空出世,挫败美国阴谋
C919 顺利投入商业化运营,也印证了此前众人担忧的 “C919 发动机被美国卡脖子” 问题已找到解决方案。
今年6月份,美国商务部宣布暂停部分美国公司向中国商飞出售产品和技术的许可证。这些技术是用在中国客机上的。这些技术是用于开发C919飞机的。
消息一出,部分国人忧心忡忡:C919 采用的是美制发动机,若美国收回技术,它还能顺利商业化吗?
当时我便猜想,中国定然留有后手。果不其然,没过几日,官方在 AES100 发动机研制工作总结会上宣布,该发动机已获颁生产许可证并签订销售合同。
这一消息释放出明确信号:AES100 发动机已迈入批量生产阶段,即将投入市场,成为低空装备的主力军。如此一来,美国再想在发动机领域卡中国的脖子,便没那么容易了。
我知道,大家过去对 C919 采用美国发动机始终心存顾虑。要知道,C919 作为按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客机,机身近 500 万个零部件需从全球数千家供应商采购,其中 40% 的零部件来自海外,发动机采用的是通用电气与法国赛峰合资生产的 LEAP-1C。
这种全球采购模式在飞机制造业十分常见,空客、波音皆是如此。但问题在于,掌握关键技术的美欧将中国视为 “对手”,随时可能卡我们的脖子。
国家早已预见这一层,始终埋头深耕科研,才成就了这个工业发展不足百年的国家独立自主造出大飞机的奇迹。
美欧设置重重阻碍,C919如何闯出一片天?
有了国产心,下一步是飞向国际蓝天,这个过程也是阻碍重重。
发动机这一步没有阻拦中国的脚步,美欧又在”适航证“上下绊子。
9月份时,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突然宣布,“无法在2025年颁发适航许可证”,还给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对于新机型的认证通常在5年左右"。
这话就能骗骗三岁小孩,谁不知道当年波音拿到试航证只用了3年!空客只用了2年!
你要说是美国逼你这么干的,我就信!美国此前放话要封杀C919,甚至威胁欧洲如果给C919发证,就取消空客的适飞证。显然,欧洲没能顶住这股压力。
是时候展现中国的实力和手段了
美欧设置重重阻碍,根本原因还是打压中国的崛起。毕竟,“飞机制造” 是现代工业体系的集大成者。中国能造出大飞机,意味着中国工业体系的完整性、先进性与协同力已达顶尖水平,这怎能不让美国深感忌惮?这可让美国怕极了!
除此之外,实打实的经济利益,也是美欧决不能拱手相让的。
一架波音 737 售价高达 5 亿元,2024 年,波音公司单季度营收便达 214 亿美元,净利润 18.5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日均净赚 2.02 亿元。
为保住这份利益,美国政府常将波音订单当作政治筹码,与 F-35 等武器一样,谁购买其飞机,便给予政治支持。
可是,这块蛋糕凭啥只能波音和空客吃呢?这么大的市场,中国凭实力分一羹没问题吧?
C919要实现客机市场“三足鼎立”,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飞机自身质量过硬。中国制造没话说。158-174座的大型客机,比同类机型减阻5%,噪音比国际标准低10分贝以上;碳排放少12%-15%,浑身上下藏着102项关键技术。每一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中国智慧。
第二点,中国政治影响力够强。现在经贸战场的背后澎湃着大国博弈的波涛。这次马来西亚购买中国大飞机,说到底是因为马来西亚真想跟中国搞好关系。去年跟中国相互免签之后,两国人员往来达到600万次。马来西亚也是尝到甜头了。今年马来西亚元首来华受到高规格接见,他当即表态发展战略向东方转移。
除了马来西亚,老挝,越南,印尼,俄罗斯,和一些拉美国家都是C919的准买家。
中国在东南亚,拉美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中国飞机进入这些地区的市场是迟早的事。
中国不谋求巨额利润,诚信经营,这生意怎么会做不成?中国飞机打开国际市场的意义更在于,让东南亚,拉美,南美地区国家无需看美欧眼色,不会为了一架飞机被掣肘。
未来,翱翔在蓝天上的,将是拥有中国 “心脏” 的 “中国大飞机”,光是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
有人说,中国造国产大飞机是为了争一口气 —— 当年曾被人嘲笑 “这么大的国家居然没有自己的飞机”。如今,中国拥有轰炸机、航空母舰、激光卫星等众多大国重器,早已证明了自身实力。而我们坚持造自己的飞机,是为了摘取 “工业体系上的明珠”,推动中国经济升级转型。如同所有尖端产业的发展历程,这条路必然充满艰难险阻,但中国人向来迎难而上,定要让中国飞机翱翔于世界天际!
更新时间:2025-09-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