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恩·强森在2025年威尼斯电影节的出场,让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
曾经那个肌肉能撑爆背心的“巨石”,如今身形缩水得厉害,夏威夷衬衫套在身上空荡荡的,肩宽甚至和身旁女星艾米丽·布朗特快齐平了。
他脸上的皱纹清晰可见,整个人透着股“大病初愈”的憔悴感。
团队给出的解释是为了新片《蜥蜴之乐》扮演七旬老人,他还透露已减重超27公斤,但这说法没能堵住网友的疑惑。
过去他是“巨石”,现在被调侃成了“鹅卵石”,连《宠物小精灵》里的“小拳石”都被拿出来比肌肉。
更让人在意的是,早年他接受采访时曾含糊承认“年轻时尝试过一些东西”,这话结合如今的暴瘦,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类固醇。
健身圈有句话不算秘密:“三分练七分吃,剩下九十分靠打药”。
这里说的“药”,主要指类固醇,这类药物能让使用者在8到12周内,获得自然训练一年才能有的肌肉量。
但代价是长期滥用会引发心肌梗死、肝脏损伤,还会让男性睾丸萎缩、女性月经失调。
韩国健身网红朴胜贤今年初猝死,去世前肌肉大得吓人;德国健美选手保罗·波洛切克2022年赛后突然离世,验尸报告直指药物滥用。
健身网红格教练就直言:“肌肉掉得这么快,大概率是停了类固醇。”
他甚至警告强森:“再不停药,可能活不过60岁。”
可圈里总有奇怪的现象,“大力王”曾在美剧中自嘲“肌肉注水”,这次强森暴瘦,他还留言硬撑“体重根本没变”。
这种对药物的畸形态度,让不少人捏把汗,当追求身材成了拿命赌博,这真的值得吗?
强森的暴瘦不是个例,而是“身体流量”狂欢的一角。
还记得“鳄梨小哥”吗?他从文艺青年暴食成超级胖子,靠戴呼吸器的“猎奇形象”赚得盆满钵满,后来又突然暴瘦收割流量,把网友的期待玩得团团转。
国服“大胃袋”良子更夸张,400斤的体重让血液粘稠如冻,可他靠着“病态体型”开直播、收打赏,活成了赛博时代的“流量肉蛆”。
有人靠打药练肌肉换名气,有人靠吃胖博眼球赚钞票。
施瓦辛格早年也用“大力补”,但现在的药物滥用更激进,猝死案例越来越多。
强森的变化,撕开了娱乐圈和健身圈的遮羞布。所谓“速成肌肉”“猎奇肥胖”,本质都是用健康换流量。
当资本把身体当成商品,当观众为极端体型狂欢,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这场危险游戏,打药的担心猝死,吃胖的离不开呼吸器,可谁也停不下来。
搞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正常的身材管理变成了“军备竞赛”。
但看看那些倒下的案例,再看看强森骤然缩水的身形,或许该有人问:
比起“巨石”的虚名,难道健康不是更珍贵的东西吗?毕竟,当“鹅卵石”也好过当“尘埃”,不是吗?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