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霜降,记得“1防,2不动,3吃”的传统,安建稳入冬

哎呀,一年最关键的「养藏时节」到了,10月23日霜降,这是一年中阴阳交替的转折口。很多老病、虚寒、失眠、手脚冰冷的人,身体的底子其实都是从霜降开始出问题的。老话说得好:**“霜降一来,百病潜伏。”**这日子一过,寒气就开始钻骨缝、进膝盖、绕腰肾,不防着点就得受罪。

我坐诊这些年,每逢霜降前后,问得最多的就是:要不要进补?还能不能锻炼?吃点啥才不燥不腻?今天我可不讲空话,就跟你讲老一辈留下来的这句实在话:“一防,二不动,三吃”,记住了,少病顺过冬。

一防:防寒、防燥、防关节冷风入

这“防”字,是头一个要做实的。阳气在秋末开始走隐藏,霜降后早晚温差最刺骨。人的阳脉收着,一受风寒就头晕、咳嗽、腰痛腿沉,尤其是膝盖。

这时候出门一定戴帽子披围巾,别让耳根、脖子、脚踝着凉。有阳虚的,晚上记得艾叶泡脚,守住关节。穿衣别等冷了才加,秋风最会“趁你不注意进骨头”。

你是不是每天早晚起来时,总觉得手脚冰凉、膝盖有点拧巴?那身体已经开始提醒你“寒进经络”了,该做点事了。


二不动:清晨不急动,出汗不乱动

霜降之后阳收阴长,咱喝口水都得“讲温养”,更别说是运动。天天一大早起床跳操、广场舞、晨跑的,冷气一吸进肺,别说强身健体,反倒动扰了藏阳之气。

起床慢,洗漱时热毛巾先敷敷头面,防止心脑血管猛起反应。运动改到太阳出来后,慢走、八段锦、小功法就够用,别一练一身汗,汗出当风,湿寒就进去了。

尤其老寒腿、容易感冒、天一变血压就不稳的,更不能贪早练。是不是你也喜欢6点钟“晨练出门”?今天开始,试试改到9点出门,阳暖身才敢动。


三吃:吃润吃温,吃养脾护肺的当家料

吃方面,霜降传统讲究“平补、慢补、软补”。我家吃的是这些:

羊肉萝卜汤:羊肉温补、萝卜顺气,炖进当归几片,香而不燥,晚上吃一碗,腿暖到脚心。

山药红枣小米粥:小米养脾山药润肺,几个红枣一搅,甜润顺口,睡前喝也不怕上火。

栗子焖饭:霜降时节的新栗子香糯可口,健脾而不湿,焖饭里丢点胡萝卜、香菇,香气抚脾胃最妙。

百合银耳桂圆羹:这道润燥养肺、安神助眠,对老人干咳、女人失眠、小孩鼻干都合适。

咱讲究的是“药食同源”,不像那些猛补的“补法”,这个时候就吃该吃的,补得住气血,还不伤脾阳。

说句实在的,你是不是也常常吃得油大腻重,越吃越上火、越干越不补?下次尝试上述一个小方子,用一周时间自己对比看看气色。


四稳:情绪要慢点,作息要早点,嘴巴要淡点

我还得加一句,今年霜降跟阳历重,有些人时常莫名烦躁、焦虑入夜难睡。这都是阴阳转换时期,气血起伏波动大。此时养心神不比养肠胃差。

早点睡、少动气。多晒晒太阳、泡泡脚,敛气收神比啥都强。吃饭口味清点,心火也不会点起来,自然能安心入眠,少犯毛病。

是不是你这几天晚上也总做梦、起夜频繁、白天头发沉?这状态一看,就是“心肾不交”。调整作息节律,再配润养饮食,是过霜降最稳的活法。


五温:吹风不如喝汤,寒气一动就能压住

常备热茶热汤,是霜降后的“软铠甲”。比如:莲子百合汤、姜红糖水、金银花陈皮泡水,这些只要用得恰好,能缓寒湿上行,有助肺气肾阳固守。

我自霜降开始,每天下午泡一壶黄芪桂圆茶。喝完微微出汗,一身轻松,再不怕夜风。

你家水壶里还是冷水、酸奶、绿茶吗?换一壶秋冬味的茶汤试试,温度够了,气血自己就回来了。


互动一问:

你还记得小时候霜降这天,家里人都做点啥?早穿衣、晚收工、喝羊汤、蒸小米饭……有没有一件是你现在还坚持的?留言聊聊,让我们在这节气,找回咱身体的“老时令节奏”。


来源:健康养生常识
民间方法非替代医疗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养生   霜降   传统   气血   膝盖   桂圆   山药   晚上   红枣   身体   寒气   羊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