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典忘祖”一词,出自《左传·昭公十五年》,原指晋国大夫籍谈在周景王面前列举典故却忘记祖制,后引申为背叛根本、忘本负义之人。两千余年后,这一成语在“当代汉奸”石平身上得到了最丑陋的诠释——一个顶着北大光环、受国家栽培的学者,却以最卑劣的姿态跪伏于日本右翼脚下,将母国的尊严碾作政治投机的垫脚石。
一、从“寒门贵子”到“精准叛卖”的堕落
石平的人生轨迹,本是一则“寒门逆袭”:1962年生于四川成都,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88年获公派留学资格赴日深造。若按常理,他应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却偏偏选择了一条“以辱华换投名状”的邪路、死路。2007年,他加入日本国籍,改名“石平太郎”,可耻宣称“出生在中国是我一生的遗憾”,甚至与四川的父母断绝了关系。这种对文化根基的自我阉割,绝非简单的身份转换,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叛卖表演”——他深知,唯有以最极端的反华姿态,才能在日本右翼的餐桌上分一匙残羹。
他的“叛卖”绝非情绪化的冲动,而是充满算计的“痛点投喂”:在钓鱼岛问题上,他鼓吹“日本应趁机占领”;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他污蔑史料为“中国谎言的样品”;在台湾问题上,他叫嚣“加强日台官方往来”。更令人发指的是,他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在供奉甲级战犯的场所鞠躬献媚,将民族的伤痛转化为个人政治资本。这种“精准叛卖”,如同鬣狗将猎物最鲜美的部位叼给头狼,以同胞的屈辱兑换晋升筹码。
二、汉奸的逻辑:背叛者的双重困境
石平之流的可悲,在于其背叛的彻底性与功利性。大汉奸如汪精卫,尚以“曲线救国”自欺欺人;而石平的叛卖毫无遮掩,纯粹为私利服务。他出版《我为何抛弃中国》等书籍,靠贩卖“中国崩溃论”赚取版税;在《产经新闻》开设反华专栏收取稿酬;甚至与美国反华智库勾结,炮制虚假报告。这种将母国苦难明码标价的行为,已非寻常的意识形态对立,而是赤裸的“叛国生意”。
然而,叛徒从来不会被真正接纳。日本网民讥讽他“无法信任背叛祖国的人”,政客私下评价其言行“令人作呕”。即便当选参议员,他在日本政坛仍是“工具性存在”——右翼势力需要他扮演“中国人反华”的提线木偶,却绝不会赋予他实质话语权。这种“两面不是人”的窘境,恰是历史对叛卖者的永恒嘲弄:当一个人连根脉都能亲手斩断,又有谁敢托付信任?
三、中方的反制与历史的审判
9月8日,我国外交部对汉奸石平实施三项反制:冻结其在华资产、禁止境内组织与其交易、拒绝其本人及亲属入境。这份制裁绝非简单的政治表态,而是对“数典忘祖”者的经济斩首与社交性死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首次依据《反外国制裁法》对日本国会议员采取行动,标志着法治化反制手段的成熟。
石平现象绝非孤例。在日本右翼“培养亲日精英”的计划中,他是被精心塑造的“意识形态打手”;在国际舆论战中,他的华裔身份被包装成“知情者证言”,以增强谎言的迷惑性。但历史的洪流从不会因几只可怜蝼蚁的嘶鸣而改道——我国外交部的铁腕制裁,撕碎了石平们“左右逢源”的幻想;而日本社会对他的排斥,则印证了叛徒永恒的宿命:既失去故土的包容,也换不来新主的倚重。
结语:叛卖者的终局与民族的警醒
石平的结局早已注定:在中文互联网,他被钉上“30年来首位公认汉奸”的耻辱柱;在日本社会,他沦为政客眼中的“跳梁小丑”。他的所为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所有“以辱华换投名状”者的末路——当母国的尊严被践踏殆尽,叛卖者踩空的,终将是自己的人生。
“数典而忘其祖”的典故中,周景王怒斥籍谈“其无后乎”;像石平之流的背叛者纵得一时之利,却终将湮灭于历史的垃圾堆——因为一个连根都不要的人,根本不配拥有未来。
更新时间:2025-09-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