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孟秋的结束和仲秋的开始。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暑湿之气逐渐被寒凉和干燥所取代。此时养生重在“润燥”与“健脾”。健脾补胃,润养肺燥。
白露时节后,自然界的阳气由“夏长”转向“秋收”,气候特点是“燥”与“凉”,人体易受寒燥侵袭,导致肺气不宣、脾胃功能减弱。因此,建议重点预防的问题是咳嗽、疲乏无力、头晕、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不适。饮食上可适当添加百合、银耳、莲藕等润肺生津之品,避免生冷油腻;起居应早睡早起,注意肩颈和腹部的保暖;白天可进行散步、太极等缓和运动,以防秋乏缠身,提升身体抵抗力与适应力。
防治咳嗽
白露节气,秋意渐浓,秋燥耗伤肺津,肺津亏少,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便会失常,气道失于濡润,干涩不畅,从而引发干咳、咽痒等症状,这便是“燥咳”。若兼有夏末余热,则为温燥咳嗽(伴口干咽痛、痰微黄);若感受秋凉寒气,则为凉燥咳嗽(伴畏寒怕风、痰稀白),白露后凉燥更为常见。饮食上宜多食梨、银耳、百合、山药、杏仁等白色食物。温燥者可饮冰糖炖雪梨;凉燥者宜吃烤梨或喝姜枣茶,以温散寒邪的同时润肺。建议轻揉列缺穴(手腕桡骨茎突上方),宣肺利气、缓解咳嗽。
防治疲乏无力
白露时节,秋燥渐盛,燥邪易耗伤人体津液,津亏则气耗,进而气阴两虚,神疲乏力、精神不济。建议保证睡眠,顺应时节。早卧早起,适当午睡,收敛气血,恢复元气。建议适度运动,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缓和的运动,运动至微微出汗即可,切忌大汗淋漓,耗气伤津。
防治头晕
燥邪伤津,气血亏虚,易引发头晕。饮水时加入红枣、枸杞、桂圆等益气养血的食物,调养气血。注意头颈部的保暖。早晚出门可戴一顶薄帽或一条丝巾,避免风寒直接从头颈部侵入。或轻揉百会穴,提升阳气、清利头目。
防治食欲不振
白露时节寒生露凝,阴气渐重,寒凉之气渐长。寒凉之气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食物、腐熟水谷之功下降。建议早餐时食用温热的小米粥、南瓜粥或山药粥,唤醒脾胃阳气。烹饪食物时适当加入生姜等温性调料,温中散寒。餐前少量食用山楂等食物,理气健脾,消食导滞。或轻揉合谷与足三里穴,调理脾胃功能。勿食生冷寒凉之品。
防治腹胀腹泻
白露时节由热转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大,脾胃随寒气增长,阳虚羸弱,易腹胀腹泻。注意腹部保暖,每晚睡前将手心搓热,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或用艾条灸神阙穴与关元穴,温中散寒、理气止泻。艾灸时注意调节温度,避免烫伤。
撰稿:四川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主治中医师 张浛芮
审核:四川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副主任中医师 李自全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