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中旬,越南统计总局发布了一组数据:当月外资新增注册总额仅为7.4亿美元,环比骤降67%。而仅仅两年前,越南还是“亚洲经济奇迹”的代名词,是无数跨国资本口中的“下一个世界工厂”。
短短不到三年,越南从全球追捧的风口中心,变成了资本观望的对象。这不仅仅是增长放缓那么简单,更像是一场经济幻影的破裂。越南到底是怎么从“风口少年”变成了“危机边缘”?这是不是意味着,亚洲第一个倒下的国家,就要出现了?
在2021年,越南出口额突破3360亿美元,GDP增速一度媲美中国腾飞初期。那时的越南,被称作“中国+1战略”下最大受益者,三星、英特尔、富士康等巨头纷纷落地建厂,媒体热炒,楼市、股市齐飞,风光无限。
越南靠着便宜劳动力、临近中国的区位优势,承接了大量制造业订单。工厂一片片冒出来,产业园区拔地而起,GDP数据连年上升。国际资本争先恐后下注,政府也高调推出“高科技走廊”“自由贸易区”等计划。
但到了2022年年底,美联储连续加息,全球资金回流美国,越南成为第一批“被抽水”的新兴市场。越南盾兑美元汇率开始连跌,股市和债市出现剧烈波动,不少外资企业开始撤资或暂停扩张。
2023年,越南的房地产市场成为另一个雷点。开发商一窝蜂上马新楼盘,银行放贷积极,房价飞涨。但随着信贷政策收紧,项目纷纷停摆,烂尾问题集中爆发。不良贷款率上升,银行资金链也开始吃紧。
城市表面繁华,但大量新楼空置,没人接盘。企业资金链断裂,裁员潮悄然出现。工人工资一压再压,消费市场冷清,经济开始明显降温。
这一年,越南出口虽然表面继续增长,但依然严重依赖外资代工。原材料、技术、品牌都来自国外,本地企业只是组装和搬运。只要全球订单一减少,越南的工厂立马进入“关停潮”。
2024年,越南政府试图破局,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半导体、新能源、数码科技等成为优先发展方向。胡志明市设立了高科技人才培训中心,准备打造“技术高地”。
不过现实很骨感,技术壁垒难以突破,本地企业缺研发能力,人才储备也远远不够。多数企业依旧停留在加工和贴牌阶段。大企业勉强支撑,小企业几乎无力转型。
越南教育体系偏应试,真正能上自动化产线的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基础设施也跟不上,港口拥堵、电力不稳、物流成本高,严重拖累制造业发展。
2025年,美国对越南部分出口商品加征20%对等关税,越南出口企业受到重创。外资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大量项目被迫延期或取消。越南的“替代中国”梦想,开始显得遥不可及。
当年资本选择越南,是因为它便宜、听话、政策优惠多。可当成本上涨、政策变化、配套不足这些问题逐一暴露后,资本的耐心也逐渐耗尽。原本“独宠”的越南,现在被墨西哥、印度、印尼等国家分流,外资开始“多地分散下注”,再也不是一窝蜂全压越南。
越南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外资撤退,而是本土产业根基太薄。技术、品牌、管理都来自海外,本地企业仅仅是“插头工厂”。风口一停,立马就知道谁没穿好裤子了。
有企业主坦言,设备、零部件都靠进口,一旦汇率波动,成本就飞涨。利润空间被压得越来越小,订单减少,人力成本上升,根本没法自救。
越南的经济结构,说到底是“两头在外”:原材料进口,产品出口,自己夹在中间赚点辛苦钱。这种模式缺乏抗风险能力,外部稍有风吹草动,就能引发系统震荡。
2025年7月,有消息称越南政府将推出新一轮优惠政策,试图扶持芯片制造和绿色能源。但业内普遍不看好,因为越南的制度建设、配套能力和执行效率还远远不够。
外资企业更担心政策朝令夕改、法律保障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即便愿意继续投资,也倾向于维持现状,而非加码扩张。越南本地的中小企业更是难上加难,融资难、贷款贵,创新能力几乎为零。大多数企业勉强维持生存,根本无力承担转型风险。
风口上的繁荣总是来得快,但一旦风停,幻影也碎得快。越南的“腾飞神话”,看似是全球产业链重构带来的红利,其实只是短暂的外资流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越南没能像中国一样抓住产业升级的主动权。中国在加入WTO后迅速建立本土产业集群,形成完整供应链,越南却始终停留在“代工”阶段。
在区域合作方面,中国提出的RCEP和“一带一路”提供了大量机会。越南原本可以借此补上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本地制造能力,但执行力不足,项目进展缓慢。
越南的问题,其实并不新鲜,也不是个例。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都走过类似的路——靠外资堆起繁荣,靠出口撑起GDP,靠低工资吸引订单。
一旦全球环境变化,这种外向型结构的脆弱性就会暴露出来。越南只是第一个走到岔路口的国家,如果不及时调整,很可能也会是第一个掉队的国家。
资本从来不讲感情,只要发现风险高于回报,就会迅速抽身。越南曾被捧上“制造业接力棒”的宝座,如今却发现自己握着的是一根定时炸弹。
中国方面其实早就预判了这种情况。在全球供应链重构浪潮中,中国主动推动产业升级,从低端制造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同时加强国内大循环,提升本土消费能力。
中国早已不再依赖“代工经济”,而是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和市场规模,构建坚实的经济底盘。这也是为什么越南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真正替代中国。
越南的教训提醒我们,没有产业根基的繁荣,只是风口上的幻影,一吹就散。而中国的经验也说明,只有掌握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和完整配套,才能真正走得稳、走得远。
越南的故事还在继续,但已经显出疲态。亚洲第一个倒下的国家,也许不会轰然崩塌,而是悄无声息地,被资本和产业链悄悄边缘化。风口过去了,幻影也碎了,留下的是一地现实和一串疑问。越南会改变吗?未来又会如何?答案,正在时间里慢慢浮现。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