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年的10月,一封来自中国的公开信像一声响亮的枪响,划破了欧美半导体的旧秩序,安世半导体中国区,摆明了态度:不听荷兰总部的,拒用欧洲系统,人民币结算走起。

这一招不只是在芯片产业里画出一道分界线,更是对美欧联手施压的正面回应,表面是企业分家,背后却是全球产业链主导权的角力战。
就在2024年年底美国先给闻泰科技贴上了“实体清单”的标签,理由没说透但谁都知道,背后盯的就是安世半导体,这家总部在荷兰、控制权却握在中国企业手里的芯片巨头,成了美国眼里的“战略不稳定因素”。

等到了转年6月美国商务部直接找上荷兰外交部直接摊牌:要想解除制裁,就得让张学政这个中国CEO下台,三个月之后美国又搬出所谓的“50%穿透规则”,哪怕闻泰只控股一家公司一半以上,也算进制裁名单,换句话说安世半导体彻底跑不掉了。
荷兰这边当然也没闲着,9月底荷兰经济部直接动用一条1952年的老法子,那就是冻结安世全球30家公司的资产和经营权,称是“国家安全考虑”,一周后阿姆斯特丹法院在没有公开审理的情况下,暂停了张学政的职务,把闻泰所持的99%股份交给“第三方”保管,连董事会都换了几张“外籍面孔”。

但事情真有那么单纯吗?荷兰本地智库都说得直白:这波操作是“被美国压着做事”,目的就是要让安世“看起来更像欧洲公司”,只是表面换了壳,核心产能和人还在中国,所以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面对这场“无声政变”,安世中国没有硬碰硬地对吼,而是默不作声地把刀磨了快,10月中旬直接递出一封公开信,底气十足地宣布:“我们是中国企业,不听外部指令,工资我们自己发,业务我们自己干。”

虽然这封信不长,但每一句话都像是钉子撞上了欧洲的铁板,从法律上安世中国就跟荷兰总部划清了界限,明确自己是依法注册、独立经营的中国公司,而且员工不需要理会任何未经中国法定代表人批准的“遥控指令”。
薪资方面直接由中国自己发,不再通过荷兰总部走账,就连管理系统也全换了,原来的欧洲ERP系统被国产软件取代,供应链对接的也不再是英飞凌、意法,而是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这些本土熟面孔。
最硬的一招是在结算方式上动了美元的奶酪,所有国内业务,一律改用人民币结算,彻底和SWIFT说再见,转而使用中国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统CIPS,要知道这不是简单的换个币种,而是把金融主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更关键的是东莞工厂竟然扛住了,作为全球70%封测产能的中枢,安世中国东莞基地不仅没被打乱节奏,反而在10月20日前将订单交付率恢复到了95%以上,大众、宝马这些欧洲大厂自然是不用说,早就急得直跳脚。
中国商务部10月初升级了出口管制,卡住了安世中国的芯片出口,本来以为是吓唬吓唬,结果德国车厂哭得最凶,毕竟大众、宝马的流水线一停就是几十万欧元一小时,单日损失破亿,三个月断供下来,整个欧洲汽车业可能直接蒸发200亿欧元。

直到此时荷兰这才意识到,自己不是接管了个金矿,而是捅了个马蜂窝,到了10月中旬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急急忙忙飞往中国,想谈“技术层面妥协”,请求恢复出口,但问题是一边想要芯片,一边又不肯撤销冻结,还不肯道歉,只是建议搞个“安全审查框架”,保留部分否决权,这种“给点面子”的姿态,谁看不出是在左右逢源?
其实这也怪不得他们,毕竟荷兰国内压力也相当巨大,右翼势力不愿意软化立场,担心一旦认错不仅赔了面子,还可能面临中国方面高额索赔,两头都不想得罪,最后只能卡在中间干着急。

而中国这边不止安世问题没完,还顺手给ASML添了堵,商务部双管齐下,稀土出口限制+芯片部件断供,精准打击光刻机领域,闻泰科技也不是吃素的,一边启动国际仲裁,援引《中荷双边投资协定》维权,一边在WTO揭露美国施压全过程,给这场博弈添上了法理和舆论的双保险。
荷兰以为掌握了总部注册地就能控制全球运营权,但安世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件事:真正决定话语权的,不是商标在哪儿挂着,而是核心产能在哪儿运转,芯片在哪儿封测,供应链在哪儿闭环,客户在哪儿下单,这才是真正的命门。

欧洲的算盘是为了“去中国化”,结果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美国推动下的“穿透制裁”让整个欧洲陷入被动,德国车厂与荷兰政府之间的裂痕也开始显现,毕竟谁都不愿意为美国的战略焦虑买单。
这场风波也给中国企业提了个醒,想要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光有技术可不够,还得有“断链续命”的能力,安世中国这次能独立运转,靠的就是本土供应链的完整布局,从晶圆制造到封测、EDA工具都能自给自足。
法律和政策的协同反应也很关键,这不是简单的“扛一扛”,而是通过国内法律抗辩、国际仲裁和政策反制三管齐下,才能把复杂的国际问题,变成可以博弈的筹码。

眼下荷兰如果在11月前还解决不了供应链问题,欧洲工业真的可能面临大面积停产,而从长远看,这场事件可能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加速“去政治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考虑布局多元、去中心化的合作路径,避免被某一个政策、某一场会议牵着鼻子走。
这场看似是安世半导体的公司纠纷,其实是全球科技产业权力结构的一次重组,安世中国打响的这“独立首枪”,不是宣战,而是宣示:谁掌握产能,谁就有底气;谁敢走出美元系统,谁就能打造自己的规则,荷兰想通过接管换来主导权,结果发现真正的控制力,不在纸上,而在芯片上。
参考资料:
幕后细节披露!涉半导体企业,美国被爆曾施压荷兰更换中国CEO
2025年10月16日 环球网
安世中国致全体员工:有权拒绝执行外部指示
观察者网 2025-10-21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