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国凭借庞大的人口红利,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快速崛起。
可谁能想到,曾经人口数量长期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如今正悄然步入人口死亡高峰期。
数据表明,2022年离世者达1041万人,到2023年,该数字攀升至1110万。
当这些冰冷的数字真切地呈现于眼前时,一个严峻的问题不容回避:未来,我国人口死亡高峰是否将加速来临?这场“死亡高峰”背后,又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回顾下我国近代人口发展你会发现,在1950年到1985年这35年里,中国出现了两次“婴儿潮”。
这期间,每年平均有超过2000万的新生儿出生。
特别是1963年到1972年这十年,新生儿数量特别多,平均每年都有2700万呢。
可是,只要了解下就会明白,在那之前,我国刚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动荡与战争,人口最多时也就5.4亿。
为了尽快恢复并发展经济、推进国家建设,国家大力鼓励多生孩子。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常听祖辈们说起,以前生孩子还能戴红花,是件特别光荣的事,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兄弟姐妹六七个。
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在1971年已经推行,但当时在农村地区,人们重男轻女的想法依旧很严重,很难改变。
不少家庭为了生个儿子,偷偷摸摸地超生,不生出儿子誓不罢休。
那时候,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基本是“放养”模式。
家长觉得,只要保证孩子能吃饱饭,把孩子养大就行。
等孩子长大成人,还能成为家里的劳动力,帮忙下地干活、料理家务,养孩子基本不用花什么钱。
再加上“多子多福”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家生孩子都很积极。导致局面一度难以控制,这也促使当时的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不过,生老病死谁也躲不过去。
如今,那批婴儿潮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到60岁到80岁的高龄了,他们正在慢慢变成死亡人数增长高峰里的主要人群,并且这一人群的数量还在持续增长。
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上涨数量突破了3亿人,在总人口里占21%。
而且,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也升到13.7%,这个比例离深度老龄化社会的界定标准已经很近了。
预计到2027年,我国可能会正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比将接近四分之一,65岁以上老人占比会达到16.2%。
受历史遗留的人口增长与生育模式影响,死亡高峰正成为当下我们不得不直面的现实。
如果说,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有一部分历史原因,那么如今的医疗和生活条件也同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回首往昔,战争致使无数人伤亡,社会陷入混乱动荡,百姓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缺衣少食的情况十分普遍。
医疗卫生资源更是严重短缺,这些皆成为民众健康面前的巨大阻碍。
众多疾病因缺乏必要的医疗支持,难以获得精准的诊断与有效治疗。
尤其是,像天花、霍乱这类常见且危害极大的传染病,一旦肆虐开来,人们往往只能眼睁睁看着疫情蔓延,却无能为力。
例如1950年,中国境内天花患者有44 211例,因天花而死亡的人数高达7765人。
在当时医疗卫生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能一场在如今看来微不足道的疾病便能夺人性命。
以至于,在1949年时我国人均寿命只有35岁。
但是直到2024年,我国人均寿命却已达79岁,到了2025年更有望突破80岁,较之前已然翻了一倍有余。
而这完全归功于医疗技术的飞跃。
如一位肺癌晚期的病人,虽然医生给出的预期寿命只有几个月。
但是,在尝试了高价癌症靶向药后,却能够有效阻碍癌细胞的扩散和生长路径,使其寿命延长了十几年。
还有心脏移植手术,以及其他一些重大疾病手术、健身养生行业的普及,让更很多人活得更久了。
未来,人类平均寿命或许会突破100岁。
但任何科技成果都有其两面性,高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数量必然增多,死亡率自然随之上升。
2025年,因慢性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在总死亡人数里就占了88.5%。
像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还有糖尿病等等,这些都是最要命的病种。
当然,医疗资源的地域差异进一步加剧了死亡率的分化——农村75岁以上老人死亡率比城市高出30%。
不可否认,医疗高度发展在挽救生命、提升大众健康水平方面成效显著,是降低人口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人口死亡高峰的到来。
2024年全年死亡人数是1093万人,预测2040年死亡人数将陡增。与死亡高峰现象同步发生的,则是出生人口的急剧减少。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为956万,2023年降至902万。
2024年虽小幅回升至954万,但专家预计2025年出生人口将跌破800万。
这种“少子化”趋势正好与死亡高峰形成“双重夹击”,更是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最先受到明显影响的就是教育行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
2025年6月发布的公报表明,2024年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一共有15.28万所,和上一年16.72万所相比,减少了将近1.5万所。
在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下,一系列连锁反应接踵而至。
房地产、母婴用品、教培机构等行业皆面临着业务萎缩的困境。
养老问题现在越来越棘手,据估算2025年,会有超过2200万人退休,这人数可是创下了历史新高。
一边是退休的人越来越多,另一边社会保障基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两者反差持续拉大。
2024年我国养老金结余总额是4.8万亿元,相比2023年减少了约3200亿元,而且不少地方已经出现养老金不够用的情况了。
所以,养老服务方面的需求正迅猛增长,老年医疗、安宁疗护等相关领域也将迎来发展新契机。
人口死亡高峰并非耸人听闻的“末日预言”,实则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阶段。
它既是对医疗体系、养老保障的考验,也是推动社会创新的契机。
政策上,得快速把安宁疗护这套体系给整完善了,还得普及生命教育,生育支持政策也得优化优化。
从个人角度讲,要认清老龄化这个现实,提前把养老和健康管理的事儿规划好。
正如复旦大学张震教授所言:“死亡高峰是人口结构的‘自然现象’,但如何应对它,决定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
我国将迎来人口死亡高峰?22年1041万人去世、23年1110万,去年呢 大白菜2025-06-26 17:58广东
我国将迎来人口死亡高峰?22年1041万人去世、23年1110万,去年呢 文频频圣2025-04-20 09:13山西
我国将迎来人口死亡高峰?22年1041万人去世、23年1110万,去年呢 师姐聊科普2025-03-02 11:46河南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