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物报】
7月3日,“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值此中瑞建交75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瑞士驻华大使馆、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共同主办此展,清华大学天文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协办。
展览分为“仪器和技术:绘制宇宙”“大数据的星空”“可持续的太空”“未来:行星之旅”四部分,融科学探索和艺术诠释为一体,将宇宙中真实、分散、抽象的数据,以数字装置、互动体验、动态雕塑和前瞻性设计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它们既包含对人类与地球和宇宙关系的思考,又有对宇宙数据和图像的可视化研究,还有对空间污染治理及未来人类太空生存的探索,展示出当代科学研究跨国界、跨学科高度协作的丰硕成果,从不同维度构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叙事。展期为三个月。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在展览中,可以看到南宋宁宗朝礼部尚书黄裳依据实测资料绘成星图的南宋天文图碑拓片,碑面上部刻星图,下部刻释文,阐释天体运行、四季更替、历法推算等。共刻1434颗恒星,绘有赤道、黄道、二十八宿区线及银河的界线。此图比欧洲同时期的星图更为系统完整。现代天文学家通过计算机比对,确认其星位与现代星表高度吻合。展览还展出了瑞士、美国、中国当代的巡星雕塑、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模拟器、动态宇宙、宇宙碰撞、光的考古学、太空垃圾暗云、星际时钟等交互装置及影像,使观众能对宇宙时空有更深入的了解与思考。
采写:崔 波
编辑:陈尚宇
校对:陈颖航
审核:李文昌
监制:李学良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邮箱: wenwubao1985@vip.sina.com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本文来自【中国文物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