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赵一曼儿子给毛主席寄了封讽刺信,伟人回应6个字尽显格局

文|潇湘十二楼

编辑|潇湘十二楼


1960年秋天,毛主席在办公的时候,一封信出现在了毛主席的面前,助理说:“主席,一位青年人给您寄的信。”

毛主席拿起信件一看,信中言语尽是讽刺的寓意,毛主席气不打一处来,问道:“这是哪个青年人寄给我的?”

助理回答道:“是烈士赵一曼的儿子陈掖贤给您寄的。”

毛主席一听,便陷入了深深地沉思,良久之后便回应了6个字。

信中是何内容,能让毛主席如此气愤?毛主席回应的6个字又是什么?

烈士赵一曼与一张老旧照片

“宁儿,来看镜头。”赵一曼对着怀中的宝宝说道。

咔嚓一声,一张母子俩的照片新鲜出炉,赵一曼看着镜头中的宁儿,也是开心地笑了起来。

这是发生在1930年4月的事情,这是赵一曼的儿子陈掖贤(小名宁儿)刚出生一年,这也是赵一曼与儿子陈掖贤的唯一一张照片。

陈掖贤是赵一曼于1927年前往莫斯科学习时与陈达邦相识,第二年4月份组织批准结婚后所生。

当时正值抗战时期,赵一曼不忍让陈掖贤跟着自己漂泊流离,每天还是担惊受怕的一天。

在1930年4月的一天,赵一曼将陈掖贤寄养在大伯陈岳云家中,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远离战火,平安一生。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赵一曼毅然决然的告别了家人和两岁的儿子,远赴东北加入抗日的队伍。

从1931年到1935年,赵一曼一直都在抗日的前线,上不了战场就在敌后工作,在地下刊物上发表一些文学作品。

1935年春,赵一曼被任为铁北区区委书记,赵一曼也是不负所托,在当地组织起农民游击队,配合前线作战。

在群众中,人民都称呼赵一曼为“李姐”,当地战士都称呼她为“我们的女政委”,日军则是恨透了赵一曼。

1935年11月,赵一曼为了掩护队伍的撤退,不幸腿部重伤导致其昏迷,被日军俘虏。

日军为了从赵一曼的口中得到有用的情报,先将赵一曼的腿伤简单的包扎了一下,再利用各种酷刑来逼迫赵一曼说出有用消息。

然而赵一曼并没有因为伤痛而投降,反而还喊道:“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

赵一曼的腿伤日益严重,甚至影响到了生命安全,日军为了赵一曼口中的重要信息,不得不将赵一曼送到医院里面抢救。

这也就给了赵一曼一个逃跑的时机,赵一曼利用言语说动了一个警卫和一个护士,在这两个人掩护之下,赵一曼成功逃离了出来。

影视照片

但天不遂人愿,1936年6月30日,在赵一曼跑向抗日根据地的路上被日军追上,再次的落入了日军的手中。

这一次的日军更加的变本加厉,老虎凳、辣椒水、电椅等酷刑都来了个遍,但赵一曼依旧是一个字都不透露。

日军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将赵一曼押到珠河县处死示众。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到前往珠河县的火车之上,赵一曼明白自己要被枪毙了,于是向押送的警察写了一封给儿子的遗书。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1936年8月2日”

赵一曼于1936年8月2日英勇就义于朱河县,赵一曼在牺牲前还在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赵一曼就义时,陈掖贤才年仅7岁。

«——【·寻母路上的陈掖贤·】——»

陈掖贤从记事开始就踏上了寻找自己母亲的道路上,因为赵一曼一直是使用化名在行动,所以赵掖贤一直都是徒劳无功。

1942年的一天,13岁的陈掖贤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陈达邦,也是在这一年,父子两个得到李一超(赵一曼原名)的消息,牺牲在了东北抗日战场上。

全国解放之后,一家人还是在寻找李一超的道路上,他们不知道李一超后来化名为赵一曼,一直找寻无果。

1950年,全国上映了一部感动千千万万中国的电影《赵一曼》,陈掖贤和陈达邦父子两个都看了电影,都没有想到这就是电影的原型就是李一超。

直到1954年,事情出现了转机,赵一曼的二姐李坤杰找到了赵一曼的战友何成湘,并将唯一一张母子照交给了他。

直到1956年底,赵一曼就是李一超、李坤泰的身份最终得到确认,陈掖贤也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里面看到了母亲为自己留下的遗书。

后来,党和政府要给陈掖贤颁发赵一曼烈士抚恤金,然而陈掖贤坚决不要,就这样,陈掖贤连烈属证也没有办理。

«——【·人生路坎坷的陈掖贤·】——»

1956年陈掖贤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北京工业学校当老师。

1960年,国家陷入了经济困难时期,物品短缺,想要一些物品只能高价购买,陈掖贤也是时常在月底就没了吃饭的钱。

1960年秋天,陈掖贤的父亲陈达邦看着儿子如此也是于心不忍,于是领着陈掖贤就到礼堂餐厅吃了一餐“狮子头”。

正是这餐“狮子头”,成为了陈掖贤改变后半生的事情。

陈掖贤随着父亲的带领,看着餐桌上的“狮子头”,又想起了自己在路上看见来回奔忙,为了一口饭的人群。

陈掖贤觉得自己对不起人民,人民还没有远离饥饿,自己就先获得了“特权”,这与自己烈士遗孤的身份不符合。

也是在这一年中,家乡不断有消息传到陈掖贤的耳中,昨天饿死了几个人,今天又饿死了几个人。

饿死人的脸和餐桌上面的“狮子头”不断地在陈掖贤脑海中闪来闪去,陈掖贤最终还是忍受不了,直接提笔向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还填了一首《忆秦娥》。

毛主席收到了这封信,读过之后气愤不已,问道:“这是谁写的?”

助理也是回答道:“赵一曼的儿子陈掖贤。”

毛主席听到回答后,也是沉思许久,最终说出:“算了,不予追究。”

毛主席没有追究陈掖贤一方面就是因为他是赵一曼烈士的敬重。

陈掖贤在之后的日子,还是有着革命的性格,不仅仅给自己,也是给家庭带来了不少的祸端。

1982年8月,陈掖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去找寻自己多年不见的母亲了。

陈掖贤死后就留下了一段话:“不要以烈士后代自居,要过平民百姓的生活,不要给组织上添任何麻烦。以后自己的事自己办,不要给国家添麻烦。记住,奶奶是奶奶,你是你!否则,就是对不起你奶奶。

陈掖贤的一生经历坎坷,从小母亲就没在身边,长大之后寻找母亲又是数十年,直到自己是烈士后代也不以此为炫耀。

一生都是为了群众奋斗,从来不走特权,只是自身的性格与脾气得不到控制,为自己为家庭带来不少的祸端。这里为所有的烈士致敬,希望烈士的后人都能够平安快乐幸福美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儿子   祸端   狮子头   平安   日军   伟人   烈士   格局   牺牲   事情   母亲   照片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