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油茅到弃子,金龙鱼蒸发6000亿,证明企业抛弃群众,将一败涂地


一边是超市里堆满货架的商品,一边是证券大厅内绿油油的线路图,这家粮油巨头金龙鱼正在经历的冰火两重天。曾经比肩茅台的超级黑马,如今正上演着中国商业史上最惨烈的市值蒸发。


金龙鱼的崛起之路

中国城镇食用油消费量在1990-2000年间暴涨800%,金龙鱼恰逢其时地卡住了消费升级的咽喉要道。

到2005年,其市占率已突破40%,相当于每10个中国家庭,就有4个在用金龙鱼炒菜。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国民品牌”的老板是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

这个商业教父级人物,从糖业做到酒店帝国,再到打造粮油王国,其商业版图横跨三大民生刚需赛道。


2020年10月,深交所的钟声响起时,金龙鱼缔造了A股神话:发行价25.7元,半年狂飙467%,市值巅峰触及7865亿。相当于2.3个伊利、1.8个双汇,粮油赛道从未见过如此疯狂的估值。

当时资本市场的逻辑看似完美,14亿人每天三顿饭的刚需,40%的市占率,83家现代化工厂,8722个终端网点

但危机早已埋下伏笔。翻开招股书就会发现,这个“油茅”的毛利率常年徘徊在10%左右,净利率更是不足2%。相比之下,茅台毛利率91%,农夫山泉也有55%。


信任危机开始崩塌

随着近几年的负面新闻爆发,金龙鱼在人们心中的信任也随之崩塌。

2020年上市前夕,某检测机构曝出金龙鱼部分进口油含未标识的转基因成分。

这记闷棍直接打碎“健康粮油”的人设,尽管公司紧急下架产品,但消费者心中已种下怀疑的种子。

紧接着2023年,职业打假人王海揭露其调和油比例造假。广告中吹嘘的黄金比例,实际连小学数学题都不过关。中国粮油学会一纸声明,让这个营销神话沦为行业笑柄。

2024年7月,一则“运煤油罐车未清洗就装食用油”的视频引爆全网。虽然公司坚称流程合规,但社交媒体上“今天吃的是煤油味菜”的段子疯狂传播。数据显示,事件后其线上销量暴跌43%,商超渠道堆满临期产品。


三招挽救但是效果甚微

面对雪崩式的信任危机,金龙鱼在2024年底祭出三个补救的大招,第一就是1. 55亿吞下鲁花。

这场“食用油世纪并购”震惊业界,金龙鱼以26.64%股权将鲁花收入麾下,市占率直逼45%。但细看交易结构,双方约定保持品牌独立。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个“花钱买平安”的防守策略。


鲁花在花生油赛道的优势,恰是金龙鱼的短板。但问题在于,花生油只占食用油市场18%的份额,且鲁花自己正面临多力、长寿花的围剿。这就像用金条买救生圈,代价高昂却未必能救命。


第二向中央厨房进发,全国25个央厨项目看似宏伟,实则暗藏玄机。杭州央厨旺季产能利用率达90%,淡季却跌到35%。更糟的是,预制菜赛道早已挤满叮咚、盒马等新势力,金龙鱼要讲的新故事,别人三年前就开始写了。


第三死磕餐饮渠道。但餐饮业平均90天的账期,让现金流本就吃紧的金龙鱼雪上加霜。有供应商透露:“现在给酒楼供货,回款比农民工讨薪还难”。

解剖这只“油茅”的财务骨架,会发现三大先天缺陷:

首先是原材料被限制。大豆、棕榈油全靠进口,国际价格打个喷嚏,金龙鱼就要重感冒。2023年全球粮价波动,直接吃掉其15%的净利润。

其次8722个销售网点听着威风,但每个终端都要支付陈列费、促销费。

最后创新乏力。当鲁花推出高油酸花生油,多力发力葵花籽油时,金龙鱼还在死磕调和油。产品程度严重老化。

当超市货架上的金龙鱼从"必买清单"跌入"促销专区",就是这个商业帝国最大的教训。市场占有率可以用资本买来,但买不回消费者的信任。

毕竟,商业的本质从来不是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游戏,而是千万个中国家庭厨房里,那勺冒着热气的安心油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财经   群众   企业   粮油   中国   赛道   食用油   花生油   商业   毛利率   煤油   帝国   茅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