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来93阅兵,特朗普一锤定音,深夜喊话中国,先送美一笔大单?

8月10号半夜,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直接点名中国,要求咱们把美国大豆的订单“赶紧涨到四倍”,还拍胸脯说美国能“提供快速服务”。这话刚说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价格马上就起来了,摸到了两周来的高点;白宫也顺着这个劲儿,把对华关税的暂停措施又往后延了90天。嘴上催着“快下单”,手里又搞“再缓一缓”,市场被他这一连串操作整得明明白白。

差不多同一时间,还有另一档事儿。波兰总统办公厅证实,特朗普邀请波兰新总统纳夫罗茨基9月3号去白宫开会。这么安排,等于把“9·3阅兵”的机会堵死了,给自己找了个体面的“不去”的理由。说实在的,要是真想在这时候跟中国释放点善意,华盛顿有的是渠道;可偏偏选在这时候见一位刚上任、政治立场偏保守,还在俄乌问题上不愿让美国越界的欧洲领导人,这意思就很耐人寻味了。

咱们再回到大豆这事上,权威数据就摆在那儿。海关那边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大概1.05亿吨,其中从美国进口了2213万吨,比去年还少了;从巴西进口却有7465万吨,反而涨了。美国农业圈也一直在念叨:今年中国到现在都没开始预订新一季的美国大豆,农业分析师都说这是“近二十年来最晚的开局”,再拖下去,就要打破1999年以来的“推迟纪录”了。

路透社也说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已经把预订的重心转到南美了,连仓储、铁路、港口这些配套的供应链都合作好了。美国大豆行业里,有人能开拓点其他市场,但没谁能接住中国这么大的需求盘子。

先说说特朗普选的时间。大半夜发消息,肯定不是一时冲动,更像是给市场吃颗“定心丸”,缓解大家的焦虑。他同时干了两件事:一边用这话炒高价格预期,安抚美国的农场主;另一边又用行政命令延长关税暂停期,给自己留了缓冲的余地。这套“嘴上要订单、手里缓关税”的组合拳,说到底就是对内稳住自己的票仓,对外攥紧谈判的筹码。大豆期货能不能一直涨,市场自有判断,但至少那天晚上,芝加哥的盘面反应得很实在。

再看他喊的“四倍”这个数。这可不是随口说的,按去年中国从美国进口2213万吨大豆算,四倍就是让中国一年进口的大豆差不多都得买美国的,这跟现实的供需情况根本不搭。中国这边,压榨出来的豆粕本来就有点多,饲料行业的需求也撑不起这么多进口;再加上价格、运费、汇率和关税这些因素,短期内根本不可能给美国大豆留出这么大的份额。行业里有人直接说——“基本上不可能买这么多”,这话虽然直接,但特别实在。

很多人有个误解,觉得中国一不买美国大豆,国内供应就会紧张,可数据直接打脸了。中国早就调整了订单结构,以巴西为主、阿根廷为辅,搭起了一条从种植、收割、压榨到港口物流的“南美链条”。这可不是临时抱佛脚,是这么多年投资合作攒下来的底子。等铁路、仓储、港口这些通道顺顺当当跑起来,以后再想换路子成本就高了,供应链也会越来越依赖这条线。所以业内才有说法,说北京已经释放了“今年完全可以不买美国新季大豆”的信号——这不是闹情绪,是算过账的。

那美国这边现在啥情况呢?想想也知道,农场主压力大,贸易商也着急。要是美国大豆对中国的出口开局这么晚,库存压力会传到价格上,到时候降价甩卖,又会影响到种子、化肥、物流,甚至金融方面。对农民来说,改种也不是简单的事,土壤管理、农机匹配、资金安排都得重新来,又费时间又花钱。更头疼的是,现在除了中国,没第二个能接住这么大订单的买家。这也是美国大豆协会总劝政府“跟中国谈、赶紧签协议”的原因,行业自己心里门儿清:开拓其他市场是应该的,但关键订单还得看中国。

咱们再把目光拉回“9·3”这事上。特朗普为啥偏偏选这时候请纳夫罗茨基去白宫?从公开信息看,纳夫罗茨基刚上任,立场偏保守,对美国在俄乌主权问题上的“越界”行为不买账,甚至还延续了波兰国内对外国媒体影响的警惕。说白了,他不是那种“天生就亲美”的人。这场会面更像是“外交借位”——通过忙着见客人,给自己找个充分又体面的理由不去“9·3阅兵”,同时对外释放信号:对华关系还没到“能在礼节上破冰”的程度。再加上大半夜喊中国买大豆这事儿,对比一下就很有意思:嘴上让中国“先给个大单”,脚却朝着另一个方向走。

有人会问,美国把关税暂停期再延90天,算不算“释放善意”?有这个窗口是一回事,能不能落地又是另一回事。对贸易商来说,价格有优势才是关键。之前美国大豆被加了关税,没了价格优势,中国的订单自然就跑到别处去了。真想把订单抢回去,得让关税有明确的下降路径,非关税壁垒的政策得稳定,合同风险也得能预估。这三件事不解决,喊再大声也只是安抚情绪,变不成实际订单。更现实的是,中国现在豆粕库存还很高,压榨厂根本没动力“多进货”,这时候要“四倍订单”,就像在仓库门口催人再租个库房一样。

再说说南美的竞争,巴西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国了,过去十年中国一直在给巴西的仓储、铁路、港口投钱,现在路线更短、船期更稳、合作也更紧密。在供应链这行里,一条路走顺了,再想换条路,代价可不小。美国可以用补贴、融资这些办法“争取时间”,但要把这条供应链抢回来,必须得在价格、政策、信用这三方面都给足稳定的保障。不然的话,美国大豆对中国出口的份额还会继续被挤压。

有人把特朗普不去“9·3阅兵”和喊中国买大豆这两件事放一起看,这种关联也不是没道理。一个是象征性的外交场合,一个是实打实的经济博弈。把这两件事放一块儿,就像一张底片:对华关系还在“一边竞争、一边试探”的路上,远没到象征性握手的阶段;经贸上,先想着让中国“送个大单”,再谈自己让步,这种顺序更像政治表演,不是真有谈判的诚意。

对咱们国内读者来说,最该关心的两件事,一是供应安全,二是价格稳定。从目前的信息看,供应链多元化已经提高了安全系数,价格波动更多是受全球供需和运费影响。美方要是真有意重建互信,别光搞“暂停”,不如把关税调整的路径说清楚,把非关税壁垒的透明度提上来,让贸易商能算明白账。没有明确的预期,订单就不会大规模回流。

最后,“去不去9·3阅兵”是态度问题,“要不要四倍订单”是利益问题。态度摆出来了,但没给实现利益的路子。对中国企业来说,按商业逻辑来,不冒没必要的风险;对美国行业来说,说服白宫拿出实实在在的政策确定性,比任何时候的“政治秀”都管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9

标签:财经   中国   深夜   美国   大豆   关税   订单   巴西   价格   南美   波兰   白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