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熬夜的人,身体若出现这3种症状,可能是向你“求助”的证明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熬夜俨然成了不少人的“惯常操作”,可别轻视长期熬夜的危害,它如同在身体里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身体被消耗得元气大损,不堪重负时,便会发出警报。

一、长期熬夜,危害不小!

我们长期熬夜就可能使我们的大脑从“年轻态”到“老糊涂”,最新研究显示,仅仅一个通宵不睡,大脑就会“瞬间衰老”1-2岁!这项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的研究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数据发现,熬夜后大脑的“预测年龄”显著增加,仿佛被按下了衰老的加速键。

研究中的志愿者经历一夜不睡后,大脑年龄平均增长1-2岁,相当于大脑提前进入了“老年模式”。想象一下,你明明才30岁,却因为熬夜让大脑“老”成了50岁,开会时忘词、找东西时抓瞎,这种“老糊涂”的状态,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另外,睡眠不足会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其抵御病毒和细菌的能力。这会使身体的防御机制受到影响,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大幅下降,进而增加患病的风险。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熬夜之后,身体状况易现异常。

是否常发觉自己格外容易患上感冒,又或者伤口愈合的进程明显迟缓?此乃免疫力陷入“罢工”之态。当免疫力如此怠工,身体的防御机制便似折戟之兵,难以抵御外界侵袭,健康也会随之面临诸多隐患。


长期熬夜之人,其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是拥有正常睡眠者的2至3倍之多。熬夜危害不容小觑,还望大家注重作息规律。

长期熬夜却会使心脏不堪重负,被迫超负荷运作,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睡眠匮乏会引发诸多健康隐患。

它会致使血压攀升、心率加速,使得心脏承受更大负荷,进而显著增加罹患心脏病与中风这类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可怕的是,熬夜引发的内分泌紊乱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让血管变得脆弱。

你可曾察觉,在熬夜之后,自身情绪会变得尤为敏感?仿佛心灵的防线在疲惫侵袭下变得脆弱,细微之事也能轻易触动情绪的弦。是否会因些许小事便轻易陷入焦虑烦躁之境,甚至被抑郁情绪所缠睡眠不足会扰乱大脑的情绪调节中枢,让快乐激素分泌减少,而压力激素飙升。

你愿意为了短暂的夜生活,让大脑衰老、免疫力崩溃、心脏过劳、情绪失控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长期熬夜出现一些症状,就有可能代表着某些疾病发生了,我们一定要积极去干预,以免熬出病!

二、长期熬夜身体出现三种症状,需要注意了

“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可你的身体,或许正在悄悄罢工,长期熬夜不仅会让你第二天昏昏沉沉,更可能引发一系列疾病信号。

当身体出现以下三种表现时,千万别硬撑,这是它在拼命提醒你,该好好补觉了。

症状一:心跳像“过山车”

熬夜后突然心跳加速,心慌得像揣了只兔子,严重时甚至胸闷、胸痛,仿佛心脏要罢工。心脏就像24小时不停转的发动机,但长期熬夜会让它超负荷运行。当睡眠匮乏,身体会大量分泌诸如肾上腺素之类的压力激素。这些激素仿若无情的鞭子,驱使心脏加速搏动,进而致使心率急剧攀升。


熬夜还会让交感神经兴奋过度,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不得不“拼命工作”来维持供血。尤为危险的是,长期熬夜极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使心脏节律紊乱。连续熬夜3天以上的人,突发心脏病的概率比正常睡眠者高。

你是否有过熬夜后心跳“突突突”,喘气都费劲的经历?如果有说明你的心脏已经在“求救”了!即刻停止熬夜陋习,每日确保7至8小时的优质睡眠。

症状二:记忆力下降

熬夜后容易忘事,比如刚放的钥匙找不到、刚说的名字记不起,开会时走神、反应迟钝,像“脑子被糊了层浆糊”。大脑亦需借睡眠“清扫”。在深度睡眠阶段,脑脊液加速循环,如勤劳的清道夫,将β - 淀粉样蛋白等代谢废物尽数冲刷带走,维持大脑内环境的洁净,缺乏睡眠后我们脑部的代谢废物就无法完全清除。


更可怕的是熬夜还会让大脑神经元集体死亡。研究发现,连续一周每天只睡5小时的人,大脑认知功能相当于60岁老人,而正常睡眠者仅相当于40岁,这相当于大脑“早衰”了20年!

你是否有过熬夜后“脑子转不动”,记不住密码、算不清账的经历?这其实是大脑在喊,我累瘫了,需要休息!我们建议及时休息。

症状三:免疫力下降

熬夜后特别容易感冒,旧伤反复发炎,比如口腔溃疡、痘痘爆发,甚至莫名发烧,像身体漏了个洞,病毒随便进。免疫系统需要睡眠来充电,睡眠不足时,免疫细胞比如T细胞、NK细胞的活性会下降30%-50%,身体对病毒、细菌的防御能力大幅降低。

与此同时,熬夜会致使炎症因子,诸如C反应蛋白的水平上升,使身体陷入慢性炎症状态。在此状况下,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也就更易遭受疾病的侵袭。


尤为严重的是,长期熬夜之人罹患癌症的风险,远超正常睡眠者。数据显示,前者患癌风险是后者的两倍有余,足见熬夜危害之大。免疫系统一旦“罢工”,其及时清除变异细胞的功能便会丧失,机体对异常细胞的监控与清理能力锐减,进而导致肿瘤发生的概率显著攀升。

你是否有过熬夜后喝口水都感冒,或者皮肤突然变差,伤口愈合变慢的经历?这其实是免疫力在“抗议”。熬夜后第二天务必补觉,但别超过3小时,否则会影响夜间睡眠,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若伤口长期不愈合,建议检查免疫功能,这可能是身体在警告你。知道了熬夜的危害,许多人都好奇晚上几点睡才算熬夜,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三、多晚睡觉才算熬夜,有标准吗?

“我凌晨1点睡,但睡够8小时,算熬夜吗?”

“我每天2点睡、10点起,生物钟很规律,算健康吗?”

关于“多晚算熬夜”的讨论,网上一直众说纷纭。关于熬夜的界定,观点不一。有人秉持“只要睡眠时间充足便不算熬夜”的看法,亦有人觉得“但凡超过12点入睡即为熬夜”。近期,一项涵盖 26 个国家,13.6 万人的大规模研究揭晓确切答案:夜晚 10 点之后入眠,便属于晚睡范畴。此结论简洁明晰,为作息认知提供了关键参考。

这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香港中文大学等机构联合完成的研究,分析了13.6万名35~70岁的中老年人,分为5组。

第1组:作息呈现“极早睡型”特征,于每日清晨6点至晚间8点期间就寝。第2组:遵循早睡型作息,于晚间8点至10点进入就寝时段。第3组:于晚间10点至凌晨0点入眠,属常规晚睡类型。第4组:于凌晨零点至凌晨两点就寝,此乃深度晚睡之类型。第5组:就寝时间为凌晨2点至早上6点,此乃极端晚睡型作息。


相较于晚8点至10点就寝者,晚间10点后才入睡之人,肥胖风险与腹型肥胖风险皆提升了2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凌晨2点后才入睡的人群面临更高健康风险。其肥胖风险较常人激增35%,腹型肥胖风险更是攀升38%。而且白天补觉,睡午觉都无法抵消这种损伤。

为什么10点是个“关键节点”?

研究之所以将10点定为“晚睡分界线”,背后有科学逻辑,人体有一个隐形的“生物钟”,控制着激素分泌、代谢节奏等生理功能。

晚上10点~凌晨2点是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同时也是褪黑素大量释放的时间。如果此时还未入睡,激素分泌紊乱会直接影响代谢,导致脂肪更容易堆积。

举个例子,就像手机需要在凌晨充电才能保证第二天电量,身体也需要10点后的“黄金修复期”来清理代谢废物、调节能量平衡。错过这个时间,就像手机没充满电就强行使用,迟早会“卡顿”。

研究表明,睡眠与肥胖存在关联。

每晚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的人群,其肥胖风险较常人显著提升,增幅达27%。这凸显了充足睡眠对维持健康体重的重要性。

而晚睡的人往往主动熬夜和被动失眠,越晚睡越兴奋,反而更难入睡,导致睡眠时长不足。睡眠不足会刺激饥饿素,让人更想吃东西,同时抑制瘦素分泌。简单说,晚睡的人更容易饿,还更难停下来,这不就是“越熬越胖”的真相吗?

凌晨两点之后才就寝之人,相较于早睡者,肥胖风险显著提升。

研究显示,其肥胖风险高出早睡者足足35%。熬夜危害可见一斑,劝君莫要贪夜。这是因为人体的代谢、激素分泌等生理功能,本质上是与太阳同步的。

即使你强行调整生物钟,身体内部的“自然节律”仍会被打乱,就像把植物放在恒温箱里,虽然能活,但永远不如在阳光下长得茂盛。

实在做不到10点睡,怎么办?

优先保证睡眠时长,再调整时间,如果暂时无法10点睡,至少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但需注意每延迟1小时入睡,肥胖风险会逐步上升,因此要尽快向10点前调整。

睡前一小时,宜戒断电子设备。手机、电脑所散发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扰乱睡眠节律,使人难以入眠。遵循此道,方能拥一夜好眠。

建议临睡前一小时,暂且远离电子屏幕,摒弃纷繁与喧嚣。不妨选择沉浸于书籍的墨香,或是聆听舒缓的轻音乐,以这般静谧方式放松身心,开启甜梦之旅。

周末别报复性补觉,研究发现,周末补觉超过2小时,反而会打乱生物钟,增加肥胖风险。最好的方式是每天固定时间起床,用午睡但不超过30分钟,短暂补充精力。

当长期熬夜的人身体亮起这3种症状的“红灯”,实则是身体发出的最后通牒。别再忽视这些求救信号,及时调整作息,给身体一个喘息修复的机会。

文献参考:

1.熬大夜的严重后果:全脑氧化,线粒体疯狂开裂,变小又变少.环球科学 科普中国.2025年08月23日

2.几点睡觉算是熬夜?不是11点,也不是12点!健康河南.2025年09月06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1

标签:养生   症状   身体   睡眠   风险   大脑   肥胖   激素   心脏   小时   免疫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