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发再创奇迹!3D打印发动机首飞6000米,无人机量产时代来了

来源:新华网、中国网、中国航空报联合报道

11月13日,一则来自中国航发的消息让军工圈和航空界集体沸腾——我国自主研制的3D打印极简涡喷发动机,圆满完成首次唯一动力单发飞行试验,在空中稳定运行30分钟,攀升至6000米高度,最大飞行速度达0.75马赫,各项参数全程无异常。这不仅是中国3D打印技术在航空动力领域的里程碑式突破,更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航空动力直接制造的全新阶段。

央视视频截图,展现3D打印发动机首飞6000米。

可能有人会问,一款“微型涡喷发动机”的首飞,为何能引发如此大的关注?答案藏在它的制造方式和应用前景里。这款发动机的核心亮点的是,整机超过四分之三重量的零件都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彻底摆脱了传统工艺的束缚 。要知道,微型涡喷发动机堪称战术装备的“心脏”,其涡轮叶片内部布满迷宫式冷却通道,这种复杂结构用传统铸造、锻造工艺根本无法精准实现,长期以来都是各国难以突破的制造瓶颈。

央视视频截图,展现3D打印技术应用

而3D打印技术的应用,直接攻克了这一难题:传统工艺需要几十道工序的零件,如今一键成型;曾经“看得见、画不出、造不出”的复杂结构,现在成为常规操作。更关键的是,它让发动机研发周期缩短50%至70%,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实现轻量化设计,完美适配巡飞弹、无人机、靶机等关键战术装备的需求 。中国航发动研所总师办主任米栋明确表示,此次首飞成功验证了发动机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为相关平台提供了新型动力解决方案,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

央视视频截图,展现3D打印技术的发动机参数正常

这一突破的战略意义远超技术本身。在现代战场,无人机、巡飞弹已成为刚需装备,而动力系统的产能和成本直接决定了战术优势。此前,受限于传统制造工艺,微型涡喷发动机难以规模化量产,如今3D打印技术的成熟,让“打多少造多少”的战场补给模式成为可能。结合我国已有的自动化柔性生产线,未来微型涡喷发动机的年产能力有望突破万台,彻底改写战术装备的部署格局。


从实验室的技术探索到蓝天之上的稳定飞行,中国航发用3D打印技术撕开了小型化航空动力的核心壁垒。这背后,是我国航空制造从“精雕细琢”到“规模化复制”的思维转变,更是自主创新战略在关键领域的生动实践。随着后续技术的持续优化,3D打印发动机还将向更高高度、更快速度发起冲击,为我国航空事业和国防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

“中国智造太硬核了!”

“这才是真正的卡脖子技术突破”

“期待看到更多国产装备用上‘打印心脏’”。

你觉得3D打印技术还会在哪些航空领域带来惊喜?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央视网链接:我国自主研制3D打印涡喷发动机完成首次单发飞行试验 、我国3D打印技术日渐成熟 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高端领域- 央视网链接:#AI助力降低门槛 3D打印机成

#我国自主研制新型发动机成功测试飞行#​

#3D打印技术#​

#中国航发#

#央视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0

标签:数码   无人机   国航   量产   发动机   奇迹   时代   技术   动机   动力   航空   装备   战术   领域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