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敢生”的地方出现了!江苏却跌破5‰,8500万人咋不敢生

《中国统计年鉴2025》刚一发布,全国生育版图就有了新看点:西藏、宁夏等西部省份稳居“最敢生”阵营,广东作为唯一经济大省跻身前十,而咱们江苏,却和上海、天津一起掉进了生育率“洼地”——出生率不足5‰,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比人口形势严峻的日韩还要低。

要知道,江苏可是坐拥8500万常住人口的经济强省,去年出生人口却只有41.5万人,这是什么概念?不足4000万人口的贵州,出生人口和江苏基本持平;而“最敢生”的广东,单省出生人口就有113万,相当于3个江苏的量,连江浙沪包邮区的出生人口总和,都没追上广东一省。

明明经济实力、公共服务都走在全国前列,江苏人咋就“不敢生”了?蹲点问了几个年轻爸妈,答案其实很实在。南京的李女士刚生完一胎就直言:“不是不想生,是生不起。”孩子刚上幼儿园,每月保教费、兴趣班加上绘本、玩具,少说要花3000块,要是再生一个,房贷、车贷加上双孩养育成本,家庭开支直接“爆表”。

除了经济压力,教育焦虑更是压在年轻父母心头的“大山”。苏州的张先生说,为了让孩子能进好点的小学,夫妻俩提前3年就开始“鸡娃”,报启蒙班、练特长,“单是孩子的教育投入,就占了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再生一个,精力和钱包都扛不住。”

更现实的是职场压力。无锡的王女士原本有生二胎的想法,但公司明确表示“哺乳期不保证岗位留存”,权衡之下只能放弃:“现在职场对已婚已育女性本就不友好,再生一个,可能连现有的工作都保不住。”

其实江苏也不是没发力。今年初就推出了生育支持政策,比如把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推进托育机构建设,还探索多孩家庭“长幼随学”,可为啥效果还不明显?关键是“痛点”没完全戳中。年轻家庭缺的不只是补贴,更是“敢生”的底气——比如能不能让男性育儿假真正落实,减少女性职场歧视;能不能进一步均衡教育资源,让家长不用为了“抢学位”焦虑;能不能在住房政策上多给点倾斜,让多孩家庭住得更宽敞。

再看“最敢生”的广东,除了生育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外来年轻人口持续流入,带来了充足的生育活力。江苏虽然也吸引人才,但相比广东的“包容度”,在落户、住房、公共服务配套上,还有提升空间。要是能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来、留得住、敢生育,江苏的生育潜力其实并不小。

现在全国都在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其实有能力也有条件做得更好。比如可以加大育儿补贴力度,让补贴真正“直达快享”;可以鼓励企业推出弹性工作制,为育儿家庭提供便利;还可以完善普惠托育服务,解决“没人带娃”的难题。

毕竟,8500万人口的生育活力,不是靠“喊口号”就能激活的。江苏要想跳出“低生育陷阱”,光有政策还不够,得真正站在年轻家庭的角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只有让大家觉得“生得起、养得起、教得好”,江苏才能从生育率“洼地”,重新变回人口活力高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育儿   江苏   中国   地方   人口   广东   家庭   年轻   生育率   洼地   经济   活力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