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20余万云南各族群众用血肉之躯开辟出一条“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
血路丰碑达通途,跨越山海赴国难,断裂重生破困局,山川震眩英雄冢。
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上,有着太多太多没有番号的人和物。他们,在烽火危局中,以生命托举山河、以血肉传承精神。
历史不会忘记,我们记得。
从今天起,云新闻推出系列策划“没有番号的你”。
让我们一起,认识他们。
从开始修建到1938年8月30日正式通车,仅用9个月时间,滇缅公路,是载入中华民族抗战历史的代表性符号,也是一条被誉为“筑路史奇迹”的公路。
而今天的故事,我们要从一个名叫尹自忠的人讲起。
腾冲修筑滇缅公路工人代表关于落实滇缅公路民工伙食费等事给云南省建设厅的代电 云南日报资料图
作为当时腾冲修筑滇缅公路的工人代表,1938年6月7日,尹自忠等人为落实滇缅公路民工伙食,向云南省建设厅的发去快邮代电。“中华民族已遭遇最后关头……为力图补救,计滇缅公路遂成为举国瞩目之生命线。故自去岁修筑以来,一般民工莫不茹苦含辛以期筑路救国。人非下愚固亦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义。”
代电中表达了滇西各族民工不惧苦寒,筑路救国的决心,同时描述了民工因缺乏伙食补助,“不得不餐风宿露,枵腹从公而饥寒致病,因病致死者累累荒塜”的惨状。
“枵腹从公而饥寒致病,因病致死者累累荒塜”的描述并不夸张。
在滇缅公路猴子岩石壁凸出处开方实在不易
1937年10月,滇缅公路西段开始勘测施工。修筑过程困难重重,不但要翻越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还要跨越急流深谷,工程异常浩大艰巨,远远超出施工前的预想。
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每修筑一段路程,都是对极限的挑战。美国公路工程处的权威人士断言:修筑滇缅公路至少需要三年。然而他们不清楚的是“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1937年11月18日,滇缅公路西段正式开工修筑。沿途各县、设治局征调来的民工,加上雇来的石工、木工、普通工,参加桥涵等项工程的包工,每天约有13.5万民工在西段路工作。随着滇缅公路全线铺开紧急施工,每天施工的人数高达20万。
抢修滇缅公路石方的民工
各族民工自备干粮,肩挑锄刨、敲石凿山,怒涛浮渡,用最简陋的工具日夜劳作,硬是在悬崖绝壁、峡谷急弯之中打通了一条维系抗战的生命通道。
时任美国驻华大使詹森不禁感叹:“此次中国政府能于短期完成此艰巨工程,此种果敢毅力与精神,实令人钦佩。且修筑滇缅路,物质条件异常缺乏,第一缺乏机器,第二纯系人力开辟,全赖沿途人民的艰苦耐劳精神,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其工程之艰巨宏伟,可同巴拿马运河的工程媲美。”
漾濞县的民工修筑滇缅公路时几乎没有任何工程机械(漾濞县档案馆)
在成就筑路史奇迹的同时,滇西各族人民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据史料记载,在筑路过程中,因公死亡人数不下3000人,因公伤残者达万人之多。
据当时保山县政府呈:“负修坡脚至龙洞146.4公里,一月开工,四月二十日完成土路,死亡男工523人,女工28人。”另据当时的盈江设治局报:“负修白花洼至新河桥段10公里,自年初开工,至完成共四月时间,民工死亡男156人,女23人。”仅从这两个县、设治局所报数字看,1至4月,还不是恶性疟疾盛发之期,死亡人数便已经如此之多,可见牺牲二三千人的报道是符合实际的。
总工程师谭伯英日记里的数据同样触目惊心:“平均每推进1.6公里就有3人伤亡,全线土石方量足够绕地球赤道三圈。”
在滇缅公路西段13.5万民工形成筑路长龙
“龙陵出工日一万,有如蚂蚁搬泰山;蛮烟瘴雨日复日,餐风饮露谁偷闲?总动员,追呼争逐荒园田。褴褛冻饿苦群黎,星月风尘度新年……”这首产生于修路之中的《滇缅公路歌》,既是当时修路情况的描述,又是对各族人民在抗战期间极尽艰苦,努力修路的真实写照。
通车后的滇缅公路(1938年12月)
1938年8月底,滇缅公路全线通车。截至1938年10月,云南各族人民依靠人力,用原始的工具和施工方法,累计完成土方11232660立方米,石方1102303立方米。共修筑石拱和石台木面小桥169座,石镶涵洞1443道、木便桥涵413道、大中型钢索吊桥2座、石台木面桥2座、木桥3座,生生用双手挖筑出一条抗战国际大通道。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客户端
编辑:肖金兰
更新时间:2025-09-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