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收盘,上海证券交易所电子屏上,汇顶科技(603160)的股价定格在75.97元,351.04亿元的市值数字背后,是一位成都青年用32年时间写就的"深漂逆袭记"。很少有人知道,这家掌握7300+项专利、占据全球指纹识别芯片半壁江山的企业,创始人张帆曾在1993年攥着一张单程票,从成都的研究所宿舍奔赴深圳,口袋里揣着的除了600元生活费,还有一封写了三稿的辞职信——彼时他刚满28岁,亲手砸碎了人人羡慕的"北斗导航研发"铁饭碗。
1993年寒冬,成都电子工业部第十研究所的灯还亮着。28岁的张帆在北斗导航系统的图纸上落下最后一笔,转身交还了编制证件。
同事惊呼:“这铁饭碗多少人求不来!”他却攥着一张南下深圳的站票,背影消失在晨雾中。
32年后,他掌舵的汇顶科技以351.04亿市值矗立A股潮头,指纹识别芯片征服全球安卓手机,7300项专利筑起中国芯片的“技术长城”。
从被嘲笑的“卫生巾推销式创业”到终结欧美垄断,这位“技术苦行僧”用半生书写了一部硬核逆袭史诗。
1986年的成都,电子工业部第十研究所的红砖楼里,21岁的张帆正对着示波器记录北斗导航原型机的信号波形。
作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雷达对抗专业的高材生,他毕业后直接进入这家被誉为"中国电子科技摇篮"的研究所,参与国家顶级保密项目。
当时研究所的工资是每月86元,加上各种补贴,比大学教授还高,是无数人眼中"一辈子安稳"的铁饭碗。
但张帆的办公桌上,总摊着几份皱巴巴的《深圳特区报》。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下海"浪潮席卷全国,报纸上"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让这个骨子里藏着技术狂热的青年坐立难安。
1993年,改革开放浪潮翻涌,他做出惊人之举:放弃编制,南下深圳。“那时研究所月薪200元,而深圳日企给3000元——但钱不是关键,我想把技术变成千万人用的产品”。
初到深圳的日子,张帆住在华强北附近的农民房里,白天在日本北陆电器株式会社深圳办事处跑销售,晚上就在出租屋画电路板。
彼时的深圳,电子元件市场鱼龙混杂,他却练就了“用牙齿咬一下就能判断电容好坏”的本事。
有次为了拿到一个订单,他骑着自行车在暴雨里跑了三个工业区,浑身泥泞地站在客户门口时,对方递来的一杯热水,成了他记忆里最暖的瞬间。
1997年,积累了第一桶金的张帆创办了深圳市成电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专门做固定电话芯片。那时的中国,固定电话正从奢侈品变成家庭必需品,一年新增用户超千万。
他带着团队在城中村的阁楼上研发,夏天没有空调就用风扇对着电路板吹,最终做出的芯片比进口产品便宜30%,迅速打入TCL、步步高的供应链。
2002年5月31日,37岁的张帆在深圳南山注册了汇顶科技,办公地点是一间120平米的民房,13名员工里有7个是前公司的老部下。
“当时就想做‘中国最好的民用芯片’,名字里的‘顶’字,就是这个意思。”但创业第三年行业雪崩,团队濒临解散。
2005年,中国移动用户突破3亿,固定电话市场断崖式下滑,汇顶的订单量暴跌60%。有天晚上,张帆发现技术骨干老周在收拾东西,他没说什么,拉着老周去了楼下的大排档。
“那天我们喝了三箱啤酒,老周说不是想走,是怕跟着我饿肚子。”张帆掏出身上所有的钱拍在桌上:“我张帆别的没有,只要你们信我,这公司垮了我先去送外卖养大家!”
那顿饭吃了三个小时,最后老周把箱子推回了办公室。接下来的三年,张帆带着团队转型做家电触控芯片,从微波炉面板到电磁炉按钮,只要能用上触控技术的地方都去尝试。
为了拿下一个电饭煲厂商的订单,他带着工程师在工厂蹲了21天,把芯片的抗干扰能力从10V提升到25V,硬生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转机出现在2007年。这一年iPhone横空出世!张帆撕开手机电容屏,激动高呼:“这就是未来!”
2008年,汇顶的第一颗电容触控芯片量产时,张帆带着团队在车间守了48小时。当测试机显示“触控响应速度0.1秒”时,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在车间里跳了起来。
这款芯片后来被用到联想、华为的早期智能机上,公司营收3年暴涨181%(2011年8652万→2013年6.85亿)。
更关键的转型在2013年。苹果iPhone 5s推出Touch ID指纹识别功能后,张帆敏锐地意识到:“生物识别会成为手机的标配。”
张帆立军令状:“必须造出中国人的按压式指纹芯片!” 张帆带着核心团队在实验室搭起“封闭区”400天无休,测试上千种方案。
2014年,全球首款安卓正面按压指纹芯片问世,性能超越FPC!上市时,张帆站在手机店柜台前,看着年轻人兴奋地解锁屏幕,突然红了眼眶。
那一年,汇顶的指纹芯片出货量突破1亿颗,中兴、华为迅速转单,市占率一年冲至90%。
2016年10月17日,汇顶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钟,股价连续20个涨停,市值一度超越联发科,成为当年A股最耀眼的科技股。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份招股书里藏着一个特殊的“债务清单”。
“公司账面负债为零,但我欠着一笔永远算不清的人情债。”张帆在上市钟声敲响前,对着200多名老员工深深鞠躬。2005年公司最困难时,技术总监把准备买房的钱借给公司发工资;
2010年研发攻坚期,生产主管的妻子生孩子,他在车间守了三天才敢去医院。这些故事,张帆都记在一个泛黄的笔记本里,上市前他宣布:“所有入职满5年的员工,都能拿到股权激励。”
汇顶的财务数据里藏着一个细节:2011到2013年,公司营收从8600万冲到6.86亿,负债率却从14.3%降到9.01%,而且没有一分钱银行贷款。
“我们每赚一分钱,就投入到研发里。”张帆说,那段时间他拒绝了所有PE的投资,“不想被资本逼着赚快钱”。
这种“反资本”的坚持,在2019年迎来考验。当时汇顶的指纹芯片占据全球35%的市场份额,但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股价一度腰斩。
有机构建议他“卖掉指纹业务,转型消费电子”,张帆却在董事会上拍了桌子:“芯片是国之重器,我们退了,就只能看别人脸色!”
那一年,他反而把研发投入提高到营收的24%,在深圳、成都、新加坡建起三大研发中心,主攻屏下指纹和物联网芯片。
2020年,汇顶收购NXP旗下语音及音频业务,补上了智能交互的短板;2023年,其安全芯片成功商用,打破国外垄断;
2024年推出的超声波指纹传感器,识别精度比光学方案提升3倍,被三星、小米纳入旗舰机型供应链。
2025年7月30日,伴随消费电子复苏,汇顶市值站稳351.04亿,张帆身家超200亿,位列《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390位。
综以上所述,汇顶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解码为以下三点。
第一是专利丛林战略:累计申请专利超7300项,指纹识别、活体检测等10项技术全球首创;
第二是零负债研发:2013年营收6.85亿却零借款,靠产品利润反哺创新;
第三是人情债经济学:“上市不为圈钱,为回报陪我熬过寒冬的兄弟”。
从1982年踏入校园,到2025年带领汇顶成为全球前20的芯片设计公司,他的人生轨迹与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紧紧交织。
如今的汇顶科技,在全球有1300多名员工,研发人员占比超70%,每年申请的专利超过500项。
其产品从手机指纹芯片扩展到健康传感器、汽车电子芯片,2023年营收44.08亿元,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幅超120%,走出了前几年的低谷。
“我常常想起1993年离开成都的那个早上,母亲塞给我一个布包,里面是她攒的2000块钱。”张帆在一次采访中说,“她不懂什么是芯片,只说'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这句话成了他的座右铭——当年为了让员工有信心,他每天请大家吃饭;如今为了让中国芯片有底气,他把赚来的钱都投入到"卡脖子"技术的研发中。
在小编看来,张帆的成功可以归纳三点,其一是长期主义的胜利:“32年只做一件事:让世界用上中国芯。”
从雷达技术员到芯片首富,张帆拒绝互联网快钱诱惑:“芯片是马拉松,耐得住寂寞才活得到终点”。其二是破茧成蝶的团队哲学:
创业初期睡办公室地板,亲自撕卫生巾演示产品(向合作伙伴学习接地气营销);2022年行业寒冬,他削减高管薪资却保证研发团队待遇:“技术人才是命脉”。
其三是技术报国的赤子心:“欧美芯片市值超万亿美元,中国还没有千亿级企业。这351亿只是起点。”汇顶美国公司已落成,下一代传感器剑指汽车电子与万物智联。
从28岁裸辞铁饭碗的“叛逆者”,到60岁仍在实验室加班的“中国芯守护者”,张帆的深漂故事,恰是一代中国科技创业者的缩影:
他们带着技术的火种,在市场的浪潮里颠簸,在资本的丛林里坚守,最终让"中国创造"的光芒,照亮了普通人的生活。
结语:从北斗实验室的图纸到全球7300项专利的版图,从1993年南下的站票到351亿市值的坐标,张帆的32年,是一代中国科技创业者的缩影:
他们撕碎体制的安稳,却攥紧技术的火种;熬过行业寒冬的煎熬,却拒绝资本的短视;在欧美垄断的壁垒上凿出裂缝,却始终相信 “芯片的尊严在实验室,不在账本上”。
他的故事里没有捷径 ——2005年抵押房产时的决绝,2014年测试失败千次的固执,2022年寒冬里给研发人员加薪的清醒,都是“死磕”二字的注解。
当汇顶的指纹芯片触达全球数十亿人,我们终于读懂:所谓“中国芯”,从来不是某个企业的市值数字,而是像张帆这样的人,把“不可能”熬成“可能”的倔强。
亲爱的老铁们:你眼中“铁饭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是稳定的工作,还是不可替代的能力? 若你是张帆,2005年面对团队解散危机,会选择坚守还是转型?
中国芯片要突破垄断,除了技术攻坚,还需要哪些 “张帆式” 的品质?期待大家在评论区聊聊您感悟和思考。
更新时间:2025-08-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