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给“京东外卖”下成功的定论,还太早了


01


经过了两个月的蛰伏,在前天,京东和美团在外卖业务上再起波澜。


美团推出闪购业务,任何非餐饮品类的即时零售,都可以在美团下单配送,矛头直指京东外卖以及网购模式。



京东针锋相对回应说,目前每天的外卖订单超过500万单,要在二季度招收5万名全职外卖员,由公司全额缴纳五险一金。


其实在更早的时候,双方在营销宣传上就展开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从效果上来看,京东牢牢抓住“社会价值、品质外卖、五险一金、0佣金”的价值观,先行一步赢得了大众好感,刘强东所说的“外卖业务不准盈利超过5%的要求”也收获一片赞誉,颇有当年雷军承诺小米硬件利润率不超过5%的风范。


毫无疑问,京东的营销做得极其出色,这也让互联网上大有一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定论,认为“有良心”的京东外卖一定会淘汰掉“不讲良心”的美团外卖。


但回到商业的底层逻辑上来说,现在给“京东外卖”下成功的定论,还太早了。


02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是京东要在这个时间节点做外卖?真的是因为天下苦美团久矣,京东良心发现吗?


如果商业都这么梦幻,那倒是一件美事了。


实际上,我们更倾向于认为京东察觉到了美团对于电商的图谋,特别是对3C电子数码的侵蚀,选择以攻代守发展外卖业务。


在2018年,美团推出闪购业务,从团购、外卖、酒旅的服务零售,向范围更大的实物零售进发,2019年闪购成为战略项目。


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外卖员身上的slogan变成了“美团送什么都快”,美团希望高频、刚需的外卖业务能够以高带低,打响任何品类的即时配送。


对于当时的中国电商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仍然放在线上业务的攻防,不管是淘天,还是京东,都在防范着来自拼多多、抖音的直接威胁。


当然,结果是都没能防得住。


2024年,根据各家电商的规模统计,淘天电商规模排名第一、拼多多第二、抖音电商第三、京东滑落到了第四位。

虽然我对这个排名统计方式略有疑问。


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在于,京东电商这么多年除了布局线下物流形成了“次日达”的优势之后,在业务创新方面进展并不多,不管是短视频直播、AI、出海方面都可以说毫无建树。


而美团的闪购业务,经过多年耕耘之后初具规模,2024年,闪购年度交易用户总量接近3亿,在2025年一季度,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同比增长23%,外卖单量增速约9.5%,即时零售订单增速明显高于外卖。



当然,美团的扩张也引来了巨头的关注,但是,阿里早早布局了饿了么,核心战略也放在了AI电商身上;拼多多恪守“本分”的价值观,只做电商一个赛道,并且在出海方面大放光彩。


事实上,你也不可能指望名声在外的拼多多做一个“拼外卖”出来能被人接受。


甚至,一个很讽刺的事实在于,美团率先推出了“拼好饭”模式,低廉的价格、拼团的模式跟拼多多又有什么区别呢?


唯独发起进攻的是抖音,抖音依靠自身强大的流量在本地生活方面已经攻入了美团腹地,但还是放弃了需要重资产、高人力的外卖业务。


毕竟,对抖音来说,流量在手,能轻松赚钱的业务多了去了,何必盯着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外卖呢?


但这个问题到了京东身上,就没有避开的理由了。


在一线城市,美团依靠自己700多万的骑手,针对3C数码、大家电这些高客单进行了重点布局,这恰巧是京东电商依靠自有物流建立的核心基本盘。


京东在接连错过短视频直播、出海、AI之后,不管是战略上对美团给予回应,还是在自身发展上,利用“货架电商+自有物流+即时零售”打造一个新的业务场景都是合理选项。


特别是高频、刚需的外卖业务如果能保持增长,就一定会给京东带来用户增量、场景延伸,以及消费频次的提升。


这是京东进军外卖,以攻代守对抗美团的核心逻辑。


03

当然,京东选择进入外卖的切入点和营销宣传都无可挑剔。


不管是“让消费者吃的好、让商家经营好”的发心,还是给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给商家一年0佣金的动作都直指外卖行业目前的痛点,狠狠拉了一波流量。


这点是值得学习的,就像我们说“产品进入用户的心智,一定是高于产品进入市场”,市场领先的开始,是用户在认知上的领先。

但问题在于,我们从京东的动作来看,仅仅靠着在骑手和商家两头发力,是不太可能赢过美团的。


这两者都是营销大于实际利益需求,就像刘强东说“外卖盈利率不能超过5%”一样,虽然好听,但存在一定的噱头成分。


因为京东目前在外卖业务上不要说盈利,要烧多少钱都是一个未知数。


像饿了么,目前日均订单量在2000万左右,至今无法盈利。


美团在2019年第三季度首次实现整体盈利,净利润19亿,当时的每日订单量是2680万单。



但外卖业务是被包含“到店餐饮和酒旅的本地化业务”当中,外卖业务的毛利率为12.2%,到店餐饮和酒旅业务的毛利率是88.6%,双方毛利差距非常大,费用分摊也就异常复杂,我们曾经详细推断过这个数字,外卖业务的净利率是1%-2%。


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外卖平台来说,盈利平衡点是日均订单量至少能够做到2500万,而且,不负责骑手任何其他费用。


考虑到美团本身就做餐饮团购业务,对外卖形成一定的广告和联动效应,其他平台可能要做到更高的订单量,用规模分摊成本才有可能实现盈利。


那么,京东目前日均500万的订单量就想谈盈利,那还太早了。


事实上,对于外卖这个业务来说,核心就是订单,美团之所以从2019年开始净利润不断提升,跟订单量有着直接关系,今天的美团日均外卖订单是7000万左右。


所以,有没有足够多的用户带来订单,产生消费至关重要,光谈骑手和商家的利益都是空中楼阁。


没有用户买单,所有说好的利益都是不存在的。


对骑手来说,五险一金固然好,但如果没有形成美团一样的规模,每一天没有这么多的订单去送,五险一金对他们来说,又有多重要呢?


一边是一个月赚8000,一边是五险一金一个月赚3000,这是不需要做选择的人性问题。



何况五险一金,少的需要连续缴纳15年,多的需要缴纳25年才会起作用,对于流动性极强的岗位来说,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


同样,对于商家来说,平台如果没有足够的订单,没生意可做,免佣也没有太大的价值。


所以,对京东来说,核心是争夺用户,要从美团手上至少抢到2500万的日均订单量,而不是一直在骑手和商家上做文章。


特别是针对刚需、高频的外卖业务来说,这类业务的用户特性就是对价格极其敏感。


再强调一遍,不是那些在网上用嘴喊着支持京东的用户,而是真正每天点外卖的目标用户,他们对价格极其敏感。


敏感到什么程度?


一个典型代表就是美团推出价格极低的“拼好饭”后,一年单量就突破11.6亿单,到2024年,有1.2亿用户使用过拼好饭,接近美团外卖用户的四分之一。


因为这些用户真正在出钱,在关系到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真的会愿意花更多的钱,给所谓的骑手和商家让利吗?


这是反人性的事,除非商家和骑手能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


但这又回到一个问题上,京东面对美团的订单系统、用户粘性、配送速度、履约成本、售后服务和会员体系,所有这些毫无优势。


我们不否认京东外卖“向上、向善”的商业出发点,但更要尊重商业现实和人性。


这也就是为什么京东外卖开始推出百亿补贴了,因为它也意识到,只有价格比美团更低,才会让用户买单,用户决定订单,订单量决定外卖业务能不能持续做大,这才是真正的现实。



当然,一旦开始补贴,就进入到了我们熟悉的烧钱大战。


目前美团外卖也宣布,在未来三年,向餐饮行业整体投入1000亿用于补贴,京东也承诺百亿补贴会持续一年时间。


这场战争会比我们想象的更久,现在就给“京东外卖”下成功的定论,还太早了。


任何业务脱离了目标用户,脱离了业务特性和商业本质,想要实际的增长,那都是一厢情愿的空中楼阁。


你们说呢?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外卖   骑手   日均   定论   订单   核心   商家   业务   商业   用户   价格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