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出土战国秦汉重大文物!中华文明连续性再获关键实证

2025年10月14日,湖北荆州举行的“荆州区域新发现战国秦汉简牍与中华历史文明”学术会议上,一批沉睡两千余年的竹木简牍被赋予统一名称——“荆州简”。这些源自战国至秦汉的珍贵文献,以宏富内容与完整序列,为中华文明连续性提供了坚实佐证。

荆州那地方挖出来的简牍,那数量可真不是盖的,光楚简就16批,四千一百多枚,这么一算,全国三分之一还多,秦简也有一千二,西汉那种泡水里的,一万一千四,你看全国的数据,荆州这边的数字总是排在最前面,胡家草场那个墓,一挖就是四千多枚,秦家嘴楚墓更厉害,一千八百枚带三万字,一个墓就出这么多,别的地方根本没法比,这些竹片木片能留到现在,一点没烂,全靠荆州那片水,云梦泽底下都是泡透了的土,文物就跟躺在水里头一样,外面天翻地覆,它在底下安安稳稳的。

东西一多,那内容就全了,简直就是战国到秦汉的一本大百科,王家嘴出的《诗经》,里头的诗,数量在战国排第一,秦家嘴楚简的《九九术》,就是我们小时候背的乘法口诀,这实物一下把历史往前推了一百多年,《吕刑》简,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刑书就是它那个样子,《四王五霸》简,直接把楚文王给写进了五霸,书上写的历史都得跟着改,上到国家法律、祭祀规矩,下到老百姓用的药方子、算术口诀,这内容跨度,从朝廷到民间,什么都有。

说到技术,荆州文物保护中心那套脱色法、超临界流体干燥,真不是吹的,竹简一出土,碰空气就变色、坏掉,用上这技术,状态就稳住了,全国挖出来的泡水简,十个有八个都送这儿来修,现在手里头正修着三万六千多枚,光荆州自己的就占了一万,修好以后,红外线一扫,字都认出来了,专家们再研究研究,就变成了《楚系简帛文字编》这种大部头的书,十几本,原来残缺的东西,现在成了打开文明大门的钥匙。

论历史上的位置,荆州简那真是太重要了,张家山汉简的《二年律令》,能让你看清西汉的法律是怎么一点点变的,胡家草场汉简,什么岁纪、律法、医方八大类,拼一块就是秦汉社会制度的框架,清华的黄德宽教授都说,荆州就是楚文化的核心,简牍一波一波地出,文字的链条就没断过,以前我们看历史,就靠那些传下来的书,总有局限,秦始皇还烧了书,好多先秦的东西都找不到了,楚地这些简牍,就像一个没被动过的老硬盘,存着最原始的记录,对咱们梳理整个中华文明,这就是最关键的那块拼图。

从文化上看,荆州简就证明了中华文明的包容和连续,你想想楚地出了老子、庄子、屈原这些牛人,简牍里,中原的礼乐文化跟荆楚的巫祭文化搅和在一起,这就说明了咱们的文明是多元又统一的,特色就在这,现在荆州还要搞个楚简国际学术中心,拍了个纪录片叫《一简千年》,就是让这些古老的文字跟咱们今天的人说说话,竹简自己不会开口,可往那一放,几千年的故事就都在里头了,这不光是荆州给世界的礼物,更是咱们中华文明从没断过的铁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历史   荆州   秦汉   连续性   实证   战国   文物   中华文明   关键   简牍   竹简   草场   口诀   西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