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场“人机对战”!

对于如火如荼的马拉松赛事,我们还可以有多少想象力?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举行。据介绍,本次比赛有12000名参赛选手和20余家全国人形机器人企业代表队共同参加。比赛遵循“同步报名、同一赛道、同时起跑”原则,人形机器人与运动员在起点同时鸣枪起跑。

人类和人形机器人共跑半程马拉松,这可是连科幻电影都未曾上演的场景。当人类运动员与形色各异的人形机器人一同站在起跑线上,听着发令枪响,并肩朝前奔去——画面光是想象,都足够震撼。

人形机器人为何与马拉松“跨界”?人机共跑马拉松又有哪些看点?

大家可能还记得,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实时数据监测、3D画面捕捉、裁判执裁等,既提高了运动员训练效率,也让竞技体育更加公平,彰显出科技赋能体育的美好价值。

此次人机共跑“半马”,让传统马拉松焕发出别样生机,说明人形机器人产业找到了一个同体育运动的“最新交汇点”,实现了“挑战性与可及性”的平衡,“科技走进现实”之感更加强烈。

人形机器人与人类“同台较量”(AI作图)

当下,人形机器人正站在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在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人机共跑“半马”的背后,也是我国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的一次生动呈现。

人机共跑“半马”说起来简单,实则异常复杂,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由数千个零部件构成的人形机器人想在稳定状态下长时间奔跑,仍面临不小挑战。

比如,要有适应长距离奔跑、散热技术过硬的高密度一体化关节和机器本体;要能高精度控制各关节协调运动,实现奔跑、定位、动态避障等功能,户外复杂的自然条件也会对机器人运行产生扰动。在比赛现场,人形机器人可能会摔倒,可能会缺零件,也可能在换电过程中,工程师和操作手之间的磨合出现问题。

因此,本次比赛为保障安全,在人类与人形机器人之间设置有物理阻隔,对应的比赛规则、完赛时间也有不同。这也说明,现阶段机器人可以与人共跑,但还达不到“共赛”的条件。

某种程度上,人机共跑不只是简单的体育竞技,更是对技术突破、产业发展的“极限测试”。用“半马”验证产业发展成果,推动技术更好服务于人,这也是比赛的初衷。所以,尽管机器人的步伐或许还不够灵动,姿态或许还有些生硬,但正是这种不完美,才让这场比赛更具看点,我们也不妨用宽容的心态来看待这场比赛。

从人的角度看,此次赛事更像一次机器人“大练兵”,通过与机器共跑和现场观赛,可以验证技术成熟度,推动行业标准建立。

从科技发展角度看,此次赛事为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和突破提供了实战场景。研发团队可以在比赛中收集数据,了解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性能表现,进而优化技术。

对于体育界来说,这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尝试,拓宽了体育赛事的边界,未来或许会催生出更多融合科技元素的体育项目。

人形机器人“跑马”的本质,是人类的想象力和梦想在奔跑。通过参与马拉松比赛等体育竞技赛事,既可以展示人形机器人发展标志性的应用成果,还能吸引社会资本涌入,推动技术进步、探索更多应用场景,看到全球机器人产业高地的无限可能。

当人形机器人冲过终点时,它所留下的足迹比名次和奖牌更加珍贵。

来源:安徽时评微信公众号

作者:尹贵龙

流程编辑:U02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3

标签:人机   可能会   马拉松   人形   机器人   运动员   赛事   机器   人类   体育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