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一定要回北京吗?”群臣问朱瞻基。
“那是皇爷爷的龙兴之地,也是朕长大的地方,而且北边防务不能松懈。”朱瞻基回道。
“可是据探子来报,汉王正在路上准备杀害皇上,取而代之。”
“皇叔那点小伎俩,还不至于吓到朕,回北京。”
半月后,果然朱瞻基已经安全回到北京,而此时的朱高煦却只能无能狂怒。
朱瞻基为何有信心躲过朱高煦的刺杀?如此聪明的皇帝为何在史书上寥寥几笔,却又留下诸多谜团?
宣德年间的一天,朱瞻基正在皇家园林中大声喝彩。
突然间,胡皇后气势汹汹地跑了过来,劝朱瞻基多想想明成祖在位时期的勤奋,而不是如此玩物丧志。
朱瞻基依旧毫不在乎,他告诉胡皇后皇爷爷已经把边疆镇服,郑和也在西洋使得他邦朝服,朝中三杨,朝外于谦,没有什么可操心的。
他还强调自己只是逗个蛐蛐,也没有大兴土木,百姓安康幸福,自己这个皇帝自然要与民同乐。
胡皇后气急败坏,说斗蛐蛐已经在民间引起祸端,和大兴土木没有区别,已经有人为此死掉。
朱瞻基继续斗着蛐蛐,丝毫没有在意胡皇后的说辞,还以为是她在故意吓唬自己。
胡皇后见朱瞻基无动于衷,便缓缓道来。
前段时日,朱瞻基下令让官员为他去搜寻一千只最好的民间蛐蛐供他玩乐。
而许多官员为了找到最好的蛐蛐,已经把价格炒到千金。有一粮长为了拿到最好的蛐蛐,甚至将自己的骏马卖掉和那卖蛐蛐的人交换。
而那粮长的夫人听说了这件事情,非常好奇那个蛐蛐到底是镶了金子还是银子,能够用骏马交换,所以她便自己去偷偷看了一下。
结果,那个蛐蛐直接跳了出去,让鸡给一口吃掉。
粮长夫人想到这是要上供给朱瞻基的,吓得面无血色,忧心之下,直接上吊自杀。
可见,朱瞻基的小爱好同样为百姓带来了巨大压力。
朱瞻基听完,丝毫没有触动,便赶紧找借口打发走了胡皇后,自己继续玩蛐蛐。
而且朱瞻基的小爱好并非这一个,还有斗鸡赛马、骑射游猎、作画吟诗,生活十分有趣。
可这并不是胡皇后之前认识的朱瞻基,同样也不是朱棣那个从小疼爱的好孙儿。
朱瞻基性格的突然转变,一直困惑着当时的大臣和如今的我们。
毕竟即位前的朱瞻基,可谓是英明神武。
朱棣为何偏爱朱瞻基,是因为这个孩子自打出生,就面带英气,非常像他。
朱棣的太子朱高炽从小体格就弱,浑身是病,再加上日夜打理政务,身体愈发衰弱。
朱棣虽然将朱高炽立为皇太子,可是他也害怕自己这个儿子命薄。
朱棣日思夜想,只能把希望全部都寄托给了朱瞻基。
所以朱瞻基幼年,朱棣就为其找了许多老师,让他们教授孙子各种道理。
到了朱瞻基少年时期,朱棣便直接把朱瞻基立为皇太孙,从此朱瞻基的身边便只有朱棣。
朱棣要巡幸,朱瞻基跟在身边;朱棣要征讨蒙古,朱瞻基也跟着。上马打仗,下马理政,在朱瞻基的少年时期便就是平常事。
而且朱瞻基在战场上也是作战英勇,即使身陷绝境,也要与瓦剌骑兵拼个高低,俨然就是洪武年间随军出征的年轻朱棣。
朱瞻基年少气傲,也经常不把觊觎皇位的几位皇叔看在眼里,尤其是汉王和赵王。
每当父亲只是憨憨一笑,不理会皇叔的排挤时,都是朱瞻基想尽各种办法讨回公道。
从少年时期,朱瞻基与皇叔的政斗就已经开始了,直到朱棣回都途中病逝,这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朱棣驾崩时,也是朱瞻基亲自前去迎丧,丝毫不在乎皇叔的各种批评。他硬扛着压力,接回了最疼爱自己的皇爷爷。
明仁宗即位时,朱瞻基的担子更重。在南京地震后,救灾重建迁都都是朱瞻基亲自前往,并且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使他的名声更望。
此时的赵王和汉王等人的内心自然躁动不安,但是毕竟明仁宗还是皇帝,弑兄的名声他们可担不起。
不过,他们两个可以学习老爹朱棣,弑侄子的骂名还是担得起的。随后他们一直在暗中盯着朱瞻基,寻找机会。
而这个机会在朱棣去世不到一年里就出现,还没登基一年的明仁宗在1424年的五月底去世。
为了不引起汉王等人的怀疑,明仁宗一直隐瞒病情,偷偷将朱瞻基召回北京。
可朱瞻基终究是慢了一步,只见到了明仁宗的尸体。随即,皇宫发丧,汉王终于不再装了。
在朱瞻基回京的路上,汉王便已经准备了大批军队,中途刺杀朱瞻基,谋求皇位。
此时,第二个朱瞻基时期的谜团出来了。
到现在也没有任何资料证明,朱瞻基到底是怎样逃过汉王准备的天罗地网回到北京。
汉王计谋失败后,便直接撕破脸皮,召集大军对朱瞻基发动进攻。
然而,朱瞻基面对大军压境,全然不慌,反而慢悠悠地给汉王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别打了,他没胜算。
汉王收到朱瞻基的书信,气急败坏,更加坚定了要教训侄子的念头。
朱瞻基见汉王不给自己面子,想着作为子侄,礼貌有了,接下来就只能动拳脚了。
于是,朱瞻基对着六军将士宣布,他要亲自出征,征讨汉王。
朱瞻基一加入战场,就简单推断出了汉王的计划,立马派兵封锁汉王退路,同时全城围困。
见到大侄子真的到来时,汉王只想一战。谁曾想城内将士唉声叹气,加上城池已经被围困,没有抵抗多久,就投降了。
朱瞻基进城后,也没有过多为难他们,只是把汉王一伙人关押了起来,其余被迫参与的全部放过,之后又悠哉游哉地回到北京。
之后的日子里,朱瞻基没事就巡视边境,遇到敌人,则亲自带头冲锋,在宽河地带还大败兀良哈部,将其收降。
在京城中,朱瞻基也专心政事,甚至半夜跑到大臣家中,询问问题,商议对策。他还经常拉着大臣一块出游,商谈国家大事。
可就是这样一个英明神武,重用贤臣的帝王,在某一天不再上朝,不再巡边,而是躲在皇宫中疯狂享乐。
虽然他不像其他帝王一样享受酒色,喜好杀人,却爱好不断,看似无伤大雅,实则也在潜移默化中致使国家走向崩塌。
这时的朱瞻基也不再仁爱大臣,反而听到有人劝解,则是直接压入大牢,听侯审讯。
没有人知道在朱瞻基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总之有一天他就变成了这般摸样,这也是朱瞻基身上的一大谜团。
而这种荒唐的日子也没有持续多久,朱瞻基又在某一天突然一病不起,等大臣接到这个通知,赶往皇宫时,朱瞻基已经奄奄一息。
在大臣的担忧中,太医只能说朱瞻基生了病,至于什么病,后世根本无从查起。
朱瞻基前半生英明神武,后半生为何贪图享乐?他没有沉溺酒色,没有受重伤,为何却得了急病驾崩?他给后世留下了谜团,也在历史上留下了神奇的色彩!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