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认知:朝鲜也曾差点成为发达国家


今天提起朝鲜,或许你脑海中想起的都是贫穷、闭关锁国这样的词。

然而,谁还没有个高光时刻,朝鲜也有。

当年的朝鲜甚至和日本并称“亚洲双雄”,远远地将韩国甩在身后,人民生活水平更是远超亚洲大部分国家,离发达国家甚至只差临门一脚。

这不是幻想,而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事实。

要理解这段历史,还要将时间拉回到上世纪70年代,当中国还在为温饱而奋斗时,朝鲜人民已经迈向了“经济发达”的社会步伐。

70年代的朝鲜人民人均GDP甚至一度达到1000美元,这个数字在当时可是能超过韩国,更别说中国了。

这个时期的朝鲜已经拥有了完备的工业化体系,计划经济模式让国家几乎掌握了包括土地、劳动以及资本在内的所有资源。

加上苏联源源不断的支持,朝鲜的大部分资源都用来建设重工业,尤其是钢铁和机械制造。

当时平壤的街道上到处跑着的是本国生产的和平牌汽车,工厂里的机床昼夜不停歇,工人们的福利待遇水平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仅享受着终身就业、免费住房,还享有免费的医疗和教育。

高度发达的重工业让朝鲜的农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种大型农用拖拉机、收割机在田野上作业,70年代的朝鲜就已经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剩余的粮食还能出口创汇。

农业、重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工业的极度繁荣,平壤拥有当时亚洲最先进的地铁系统,光复大街两旁的居民楼通水通电,各种娱乐文化设施更是应有尽有,几乎与发达国家无异。

在当时朝鲜人民的眼中,他们的国家正在沿着康庄大道奔向更光明的未来。

所以直到今天,如果你采访一个朝鲜人最感谢的人是谁,得到的答案一定是金日成。

因为当时朝鲜的繁荣贯穿了金日成的整个政治生涯。

不过,你要说这些全归功于金日成倒也未必。

说到底,当时朝鲜繁荣的背后,离不开苏联的持续性输血。

朝鲜这个国家就是冷战的产物,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作为美苏两国争夺的主要战场,两国将朝鲜半岛一分为二,韩国归美国控制,而朝鲜则归苏联控制。

说白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实际上是冷战的缩影,也代表着一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在苏联的影响下,朝鲜开始了走向了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并有意识地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了军事和基础设施建设中。

尽管朝鲜的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但毕竟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加上苏联不断的支持,以低价向朝鲜供应石油、焦炭和机械设备。

而在这过程中,中国也没少出力,向朝鲜提供了大量的粮食、日用品和外汇。

以至于朝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能以超低价格进行国内经济建设。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朝鲜用低价的资源很快建成了一套完善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让其能在高科技领域也能有所突破。

加上教育体系的完善,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当时的朝鲜劳动力素质在发展中国家也是数一数二的。

金日成也没拉胯,他的主体思想让朝鲜发挥了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朝鲜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中力量办大事。

计划经济和主体思想的有机结合让朝鲜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爆发力,迈入发达国家的队伍指日可待。

然而,花无百日红,在发达国家的路上一路狂奔的朝鲜,很快就暴露出步伐过快所带来的弊端。

朝鲜做梦也没想到繁荣如此短暂,转折来的如此之快。

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对于朝鲜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更不亚于一场经济上的核爆炸。

苏联的解体意味着之前所有对朝鲜超低价格的能源、材料支持一夜间灰飞烟灭。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但它可不愿意“继承”朝鲜这个小弟。

俄罗斯毫不留情地向朝鲜发出通牒,之后的所有经济往来统一用美元来结算,这下朝鲜彻底傻眼了。

之前所有的结算全部是以卢布进行结算,突然用美元,这不仅让朝鲜措手不及,也在变相告诉朝鲜过去那些低价能源也都宣告结束。

苏联这棵大树轰然倒塌让朝鲜过度依赖输血的国家一瞬间失去了发展的方向,工厂在一夜之间几乎全部瘫痪,整个工业体系也因缺电少油而陷入停滞阶段。

外部能源的丧失很快波及到朝鲜的农业,屋漏偏逢连夜雨,90年代的朝鲜又陷入了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中,原本富饶的农田大幅减产。

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大饥荒,朝鲜人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

雪上加霜的是,金日成此前所宣扬的主体思想在此时也玩不转了,主体思想和计划经济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暴露各种弊端。

技术革新、市场调节不及时,不到位,导致经济结构失衡。

曾经一个半条腿迈入发达国家门槛的国家,在各种困局中,经济开始不受控制的断崖式下跌。

随之而来的朝鲜人民生活水平的倒退。

那个曾经与日本并称“亚洲双雄”的朝鲜,犹如昙花一现,被历史的车轮所碾压。

直到今天,朝鲜也未能重回昔日那个“辉煌”的年代,朝鲜人民也依旧挣扎在温饱线上。

其实,如果我们今天再回顾朝鲜的这段历史,不难看出一个国家不靠自己,过度依赖外界,再加上不懂变通,就容易走进死胡同,将国家带入一个无法挽回的深渊中。

因为真正的发达,是建立在强大的内生增长动力上,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健全产业体系以及充满创新活力的环境下。

而一味将经济命脉系他人之手,意味着将主动权交给他人,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中,崩溃也成了迟早的事。

我们要承认的是朝鲜所拥有的这段光辉历史,也要肯定朝鲜当初所取得的成果。

但更要反思的是,朝鲜当初为何拿到的是一手王牌,甚至在即将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时,最终却来了个满盘皆输。

究其根本,会发现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朝鲜将国家的发展主动权拱手让与他人,过分依赖他国让其丧失了发展的主动性,更丧失了主动权。

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国家和国家的交往没什么交情可言,有利益时倾囊相助,没利益时随时可以抛弃。

苏联解体或许是偶然,但朝鲜的崩溃则更多的是一种必然,国际社会交往一个颠扑不灭的道理是:没有利用价值时,将会立即被抛弃。

所以,朝鲜的这段历史或许令人惋惜,但也让朝鲜深切意识到了一个国家的命运只有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在这个复杂的国际社会中生存。

而一时的领先更不是拥有的胜利,面对外界的变化有灵活的应对策略,才是保障国家稳步向前的根本。


参考资料:朝鲜国家概况.光明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6

标签:历史   朝鲜   发达国家   认知   苏联   金日成   国家   朝鲜半岛   年代   亚洲   计划经济   朝鲜人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