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亿深圳电池巨头,赴港再战IPO

记者丨覃毅 编辑丨陈晓平 谭璐



欣旺达创始人王明旺、王威兄弟,决定转向“A+H”两地布局。


7月2日,总部在深圳的欣旺达公告称,拟发行H股登陆港交所,深化全球化战略。



两年前,王家兄弟计划分拆子公司“欣旺达动力”上市,至今未有进展。


欣旺达起家于消费类电池,进军动力电池业务后,突飞猛进。


2024年,其动力电池板块收入151.39亿元,占总营收的27%,期内总出货量25.29GWh,装机量18.8GWh,排名全球第十。


“以主体上市替代子公司分拆,既避开了分拆上市对净利润指标的严苛要求,也开辟了更直接的资本通道。”有锂电行业分析师向《21CBR》表示。



杀出重围



王氏兄弟为广东茂名人,哥哥王明旺是欣旺达实控人,在2016年将董事长、总经理的职位,交给弟弟王威。


子公司“欣旺达动力”近年异军突起,从战略融资、投建生产基地,到研发及量产超充产品,一气呵成。



终于杀出重围,成为主流玩家。


行业数据显示,今年1-5月,欣旺达位居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第7名,总装车量为6.9GWh,市场份额为2.87%。


目前,其处于第二梯队,大体与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在同一量级。



高成长背后,王氏兄弟不停输血。


东吴证券的研究显示,2022—2023财年,欣旺达在动力电池方面,单向亏损约20亿元。单单核心主体“欣旺达动力”,去年营收144.83亿元,净亏15.87亿元。


截至3月,欣旺达总资产约900亿,负债率在64%左右,有息负债约190亿,只是整体利润微博,维持无虞,兄弟俩若要扩张,就有些捉襟见肘。


“要是没有资本助力,只能苦熬下去。”


真锂研究市场总监王观林分析,动力电池业务,几乎卷到没有利润,欣旺达在客户结构、产品样式方面,与对手差不多,赶超难度较大。


兄弟俩深知差距,一头扎进电池大战,一头筹措资金。


据《21CBR》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2023年,其官宣的所有电池项目(含消费电池),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2024年,大体上没有新增。


同时,两人大举募资,2020年以来,合计超过130亿元。欣旺达动力的估值约355亿元,接近母公司。



现在,兄弟俩推进公司主体二次上市,有望加速融资效率,布局海外市场。


官网显示,欣旺达在印度、越南、匈牙利等国家布局多个生产基地,在美国、法国、德国等设立海外营销机构。


2024年,公司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为234.31亿元,营收占比为41.83%。


“此次赴港上市,不仅是企业融资行为,更是一次战略再定位。”欣旺达内部人士向媒体表示。



弯道超车



在动力电池市场,王明旺兄弟可谓“赶了个晚集”。


两人称雄于3C电池,在2008年就进入动力电池BMS(电池管理系统)、模组、PACK(封装)研发。


不过,直到2014年收购东莞锂威,才涉足核心的电芯环节。


他们加速追赶,且有车企扶持,起量很快。


公司披露,其国内客户有吉利、东风、理想、零跑等,国外客户则包括雷诺、日产,并获得沃尔沃、德国大众等客户定点。



2024年,欣旺达的五大客户销售额,合计高达248.35亿元,固然3C消费类占到大头,车企客户下单也很可观。


王氏兄弟的赶超策略,是聚焦快充,以差异化技术弯道超车。


2022年,欣旺达量产首款超快充产品SFC480,达到4C标准(即1/4小时即可充满),充电5分钟可支持200公里续航,已搭载于小鹏G9全智能纯电SUV车型。


其后,又迭代出闪充电池3.0系列——LFP星驰电池、NCM星耀电池,搭载具体车型,有待公布。



有消息称,公司正在研制5C~6C产品,即10-12分钟就能充满,布局100-200KM的插混电池产品。


两人同步发力固态电池,其第二代全固态电池实验室样品,可达到500Wh/kg能量密度目标,只是尚未量产。


公司透露,在硅负极高比能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产品线上,也有布局。


当然,最重要的,是拿下定点和配套。


“只要跟得上车型的研发,积极配合车企,技术总会进步,松下、宁德时代都是这么发展起来的。”有市场人士评论道。



过去几年,王氏兄弟也努力与主机厂绑定。


2022年,两人联手义乌市政府,投资213亿建设义乌基地,所产电芯和电池整包,供货吉利汽车旗下极氪等品牌。


这种“资本+产能+客户”的组合拳已显成效,2024年,其全球装机量18.8GWh,较三年前翻倍。



抓紧补血



当供应链成本预算缩减,越来越多整车厂,货比三家。


“欣旺达动力前期以价换量,装机量快速上升,导致财务压力大。”真理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分析道。


王氏兄弟大力拓展的事业,尚处于微利状态。2024年,欣旺达的动力电池的毛利率只有8.8%。



而且,其市场份额未见明显上升。


对比同行,亿纬锂能的动力电池,出货量30.29GWh,收入191.67 亿元,占总营收39.4%;国轩高科出货量63GWh,收入256.48 亿元,占总营收72%。


相比之下,欣旺达出货量25.29GWh,收入过百亿,走势不及同行。


公司股价持续缩水,7月3日收盘,其市值超过370亿元,而高峰期高达千亿。



王氏兄弟两人合计持股约26.78%,2024年出手多次回购,以提振信心。


弱肉强食的电池市场,对手大多已上市,欣旺达确实要加紧壮大自己。


若赴港上市顺利,假设稀释10%左右的股权,哪怕算上H股折价,也能进账30个亿。


“要聚集资金运作,多创收入与利润。”王明旺在2024年表示,难关重重,未来要聚焦两大方向:技术创新,打造硬核产品;市场突破,壮大产能规模。


今年的竞争更激烈,王明旺不再设定具体目标,只是鼓舞员工,要有“拼劲和闯劲”。


如果能顺利在港二次上市,兄弟俩或许会轻松一点。


图片来源:欣旺达,除标注外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5

标签:财经   深圳   巨头   电池   兄弟   动力电池   客户   出货量   产品   布局   收入   市场   动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