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这座横跨伶仃洋、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级工程,如今已是我国基建领域的骄傲名片。它不光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崛起的象征。可你知道吗?这座大桥的诞生背后,有过多少曲折?
胡应湘这位港珠澳大桥的“梦想发起人”,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修建伶仃洋大桥的构想,想通过这座桥把香港和内地更紧密地连起来。然而,他的这个大胆想法,却引来了香港商界大佬李嘉诚的反对,甚至威胁。
如今大桥通车多年,胡应湘和李嘉诚的境遇对比鲜明,活脱脱上演了一出“高下立判”的现实剧。
胡应湘是个既有商业头脑又有工程情怀的企业家。他爹胡忠从开出租车干到香港“的士大王”,给家里攒下不少家底。可胡应湘没靠着老爹混日子,年轻时跑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土木工程,1960年回香港后一头扎进房地产,1969年创立合和实业集团。
靠着专业知识和生意眼光,到70年代中期,合和实业市值冲到30亿港元,那时候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才2亿港元,胡应湘的风头完全盖过了李嘉诚。
不过,胡应湘不是光想着赚钱的主儿。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他跑去广州、上海、北京考察,看到内地和香港的差距,心里不是滋味。他觉得,香港发展得这么好,内地没道理不行。于是,他成了最早一批在内地投资的香港商人,在广州搞了中国大酒店——内地第一家合资酒店,算是给改革开放开了个好头。
到了80年代,香港经济增速放缓,胡应湘琢磨着,得跟内地更紧密地连起来才能破局。1983年,他提出建伶仃洋大桥,想把香港和珠海连通,助推珠三角发展。1989年,双方敲定计划,开始对外宣传。可澳门那边不干了,怕自己地位被削弱,后来几方协商,把项目改成“一桥通三地”,也就是后来的港珠澳大桥。
就在这节骨眼上,李嘉诚跳出来唱反调。珠海高栏港是他投了大钱的深水港项目,可那时候高栏港货运量不够,年年亏本。李嘉诚担心,港珠澳大桥一建,货运更分散,他的港口生意就更难做了。他觉得现有航道就够用,大桥投资大、回报慢,风险太高。
2002年8月,李嘉诚的左膀右臂霍建宁直接开炮,批评胡应湘的计划,还提到胡应湘想在机场附近建免地价货柜码头补贴大桥成本,说这破坏了香港的公平营商环境,话里话外透着威胁。
胡应湘也不是吃素的。他拉来合和实业的“2022基金”撑腰,这笔钱是香港民间为支持“一国两制”凑的,专门用来推香港和内地合作。他跑政府、跑工地,硬是把项目往前推。那会儿,国家也看出了大桥对大湾区的好处,慢慢站到胡应湘这边。李嘉诚的反对声浪虽大,但挡不住大势,胡应湘硬生生把这事儿给顶下来了。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有6.7公里的海底隧道,还有两座人工岛,能抗16级台风和8级地震,设计寿命120年,妥妥的“国之重器”。这大桥的起点,得追溯到1983年胡应湘提出伶仃洋大桥的构想。那时候我国基建还很初级,高速公路都没几条,更别提跨海大桥了,可胡应湘就是敢想敢干。
1989年,珠海市政府跟胡应湘一拍即合,开始筹划。胡应湘还亲自参与设计,攒了十箱资料无偿给了珠海。可早期缺钱缺技术,进展慢得像乌龟爬。1998年国务院批了项目,但1999年到2002年碰上亚洲金融危机,计划只能搁着。2002年,胡应湘卷土重来,提出用民间资本筹150亿港元建桥,拉来“赌王”何鸿燊、李兆基等大佬组财团,还拿“2022基金”垫底。
李嘉诚这边又不乐意了,还是那套说法:大桥威胁港口生意,不划算。2002年8月那场会议,霍建宁代表李嘉诚把胡应湘批得够呛。可胡应湘不怵,他找专家算数据,证明大桥的长远价值。
香港环境运输及工务局的报告说,大桥建成后2020年客流量能增15%20%;香港贸发局预测,海运和空运货源能分别涨30%和35%;香港中文大学还估算,大桥能带来2万多个就业机会,经济增长能拉动1.5%。这些数字摆出来,李嘉诚的反对声音就显得站不住脚了。
2003年,澳门加入,项目改成“双Y”型,连接香港、珠海、澳门。2009年,国家正式拍板开工,总投资1269亿元人民币。2018年10月24日,大桥通车,香港到珠海的陆路交通从3小时缩到45分钟,三地人流物流一下就畅通了。
大桥的影响有多大?通车后,粤港澳大湾区真成了“1小时生活圈”。2024年海关数据显示,第一二季度经大桥进出口总值104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4%,建材贸易额347.1亿元,涨了23%。截至2024年12月,累计进出口总值破1万亿元人民币。旅客流量2700万人次,同比增长72%;车辆流量555万辆,涨了71%。
旅游业也火了,2023年12月旅游试运营就吸引了45万个旅行团、250万游客。胡应湘的眼光,算是彻底得到了验证。
港珠澳大桥建成了,胡应湘也迎来了事业的高光时刻。他不光是大桥的推手,改革开放以来,他在内地投了670多亿元搞基建,像广珠高速公路、广州东南西环高速公路、顺德路桥系统,都是他的手笔。
他有个原则,叫“为国经商”,不少项目赚到钱就交给国家。比如中国大酒店在黄金周一天赚百万时移交广州,沙角B电厂33个月建成创纪录后给了广东。2020年,他把合和实业私有化,还取消了长子胡文新的继承权,就因为儿子想把花都的文化地标改商铺,跟他的理念不合。
2024年,89岁的胡应湘还在折腾,推“深圳中山跨海磁悬浮”项目,说要活到120岁看着它落地。他的这份家国情怀,真不是装出来的。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的功勋墙上,胡应湘的名字赫然在列,他用行动证明,企业家的价值不光是赚钱,还得有点担当。
再看李嘉诚,近些年却有点“失分”。2025年3月,长江和记集团打算把43个港口80%的股权卖给贝莱德牵头的财团,总值1476亿港元,涉及23个国家,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这买卖一曝光,立马炸了锅。
舆论说,这可能削弱我国在全球航运的影响力,尤其现在中美博弈这么紧张。虽说交易因反垄断审查暂时搁置,但李嘉诚的形象已经受了影响。有人说他“在商言商”,可这年头,光顾着自己口袋,不顾国家大局,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胡应湘和李嘉诚的对比,其实是两种选择的较量。胡应湘把心血扑在大桥上,助力大湾区起飞;李嘉诚却在关键时刻想着卖港口,引来争议。一个为国谋远,一个为己谋利,时间一长,谁高谁低自然就分出来了。
港珠澳大桥连起的不仅是三地,更是我国发展的未来。胡应湘的坚持,成了大湾区的基石;李嘉诚的决策,却让大家重新思考“商人逐利”这回事儿。你说,企业家的格局到底该有多大?
更新时间:2025-04-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