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叫Bloo的游戏博主——他有亮蓝色波浪发、深蓝色眼睛,说话风格活泼。但你可能不知道,Bloo不是真人,而是一个由AI驱动的“虚拟主播”(VTuber)。
Bloo的视频主要是玩《侠盗猎车手》《罗布乐思》这些热门游戏,现在已经有250万粉丝,视频总播放量超过7亿次。他的诞生其实和真人博主的“崩溃”有关——创造他的是荷兰博主Jordi van den Bussche(网名kwebbelkop)。Jordi说,自己做了多年真人博主后,发现内容创作压力太大,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问题出在人身上,所以得想办法换掉人”。
于是,Bloo出现了。他的形象像皮克斯动画里的角色,声音和动作由真人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实时控制,但视频的缩略图、多语言配音这些杂活,全交给AI(比如ChatGPT、谷歌Gemini)来搞定。Jordi的目标是让Bloo彻底“独立”——未来连内容创作都不用人插手,全靠AI自己完成。
不过现在AI还没那么厉害。Jordi试过让AI完全生成视频,但效果不好:AI的内容总缺了点“人味儿”,不够吸引人。他说:“等AI能比人做得又快又好又便宜时,我们就彻底靠它了。”
不止Bloo,现在AI正在掀起一波“虚拟创作者”热潮。比如初创公司Hedra推出了工具“Character-3”,能快速生成AI驱动的虚拟角色,还能给角色加对话、设计性格。他们刚拿到3200万美元融资,目标是让这些虚拟角色能自己“活”起来——不需要人控制,自己就能生成内容。
已经有创作者用这个工具搞出了“爆款”:比如一个“会说话的超写实动画婴儿”播客,还有虚拟歌手Milla Sofia的AI音乐视频。这些内容在社交媒体上很吸睛,而且成本比传统拍摄低很多。
除了虚拟主播,另一个趋势是“无脸AI频道”——博主本人从不露脸,靠AI生成视频和旁白赚钱。比如西班牙博主GoldenHand,他和小团队每天能发80个视频,内容是“有声书+AI配图”,除了最初的创意,其他全由AI搞定。他的频道主要吸引65岁以上观众,有些视频能突然走红,月入几千美元。
他还搞了个平台TubeChef,花18美元就能用他的系统自动生成这类视频。他说:“有人觉得用AI没创意,但我反而更忙了——每天得想60-80个能火的视频点子,这才是最累的!”
AI内容越来越多,也引发了争议。一方面,有人担心假信息——AI能编出以假乱真的视频,以后可能分不清“是人做的还是AI做的”;另一方面,很多人吐槽“AI垃圾”太多:低质量、没创意的内容刷屏,刷到原创好内容更难了。
但创作者们觉得这是“市场选择”——只要AI内容能吸引点击,就有人继续做。也有人说,“垃圾”内容网上一直有,现在只是AI让“垃圾”变多了,但同时也能做出更有趣的内容。
AI正在改变做内容的方式:从虚拟主播Bloo到无脸AI频道,技术让造网红更简单,但也带来了内容真假难辨、低质内容泛滥的问题。未来AI能不能彻底取代人做内容?可能快了,但现在还差那么点“人味儿”。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