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反水了!ASML、荷兰光刻机供应商相继宣布,外媒:事情闹大了

话说这两年,半导体圈子里的风波就没停过,尤其是ASML这家荷兰光刻机老大,夹在中美科技拉锯战中间,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紧巴巴。荷兰政府去年底给ASML对华销售松了点口子,供应商们也跟着表态要稳住生意,外媒一看这架势,就嚷嚷事情闹大了。

说白了,这不是啥大逆转,而是地缘管制下企业求生本能的反应。ASML的EUV和DUV光刻机,本来就是芯片制造的命根子,美国一收紧出口,中国市场订单先爆后缩,整个链条都跟着抖三抖。供应商们呢,没法子,只能边遵守规则边找缝隙保销量。

ASML股价暴跌背后的出口管制链条

先说说2023年10月那事儿吧,美国商务部刚扔出新规,禁止ASML向中国卖最先进的EUV光刻机,顺带把DUV也卡得死死的。结果呢,10月12日ASML股价直线下滑12%,两天内市值蒸发掉500多亿欧元,这单日跌幅创了公司26年新低。

为什么这么狠?因为中国当时占ASML收入的近三成,管制一出,订单 backlog 直接被堵住。ASML高层当时就直言,这波操作让公司对华业务短期内雪上加霜。

话说回来,美国这手牌打得算盘打得响,目的是掐住中国高端芯片的脖子,可ASML作为荷兰企业,根儿在欧洲,哪能全盘听命?公司赶紧调整策略,把库存里的DUV机型优先清给中国客户,2023年全年营收还是涨了9.3%,达到276亿欧元,中国贡献了29%。

转到2024年,情况有点反转。中国企业一看进口难,就开始囤货,ASML对华销售蹭蹭上涨,第一季度就占了38%,全年直接飙到49%。这数字听着牛,但背后是客户们赶在管制升级前狂买,ASML自己也承认,这是 backlog 消化高峰。

荷兰政府也没闲着,2023年9月就决定,把ASML的DUV工具从双重用途出口申报清单里豁免掉大部分,不用公开披露具体销量。为什么这么干?官方说法是保护商业机密,要是全报出去,竞争对手一目了然,企业吃亏。

结果呢,2023年荷兰对华双重用途出口数据只报了2.53亿欧元,中国排第六;要是算上ASML的,立马变第一,韩国和美国。这豁免听着像松绑,媒体就炒作成“荷兰不鸟美国”,ASML借机稳住了供应链。

供应商这边也没少折腾。ASML的镜片供应商德国蔡司光学,本来就深度绑定,2024年他们公开表示,会继续提供关键部件给ASML的DUV生产线,尽管美国压力山大。

其他荷兰本土材料商和精密机械厂,也跟着表态,说要优先保障对华交付链条,不会因为外部干预全盘中断。举个例子,埃因霍温那边的几家小厂,去年底就调整了物流路径,确保部件准时到港。这不是啥英雄主义,就是生意人算账:中国市场太肥,丢了等于自杀。

外媒像路透社就抓着这点说事儿,标题起得那叫一个劲爆,“荷兰供应商集体转向东方”,听着像叛变,其实就是企业自保。总的来说,这波“相继宣布”从2024年初就开始酝酿,到年底成形,ASML股价也跟着反弹,2024年涨了42.5%。

供应商表态引发的地缘漩涡

供应商的跟进,让这事儿从企业内部闹腾变成了国际博弈。拿蔡司来说,他们2025年上半年就重申,不会因美国调查中断对ASML的镜片供应。

尽管华盛顿那边嚷嚷要 blanket ban DUV出口到中国。其他荷兰供应商,像那些提供光刻胶和真空泵的厂子,也在行业会议上放话,强调遵守本地法规,但业务连续性是红线。

这听着务实,实际是给ASML打气,因为ASML的供应链90%在欧洲,要是供应商全缩手,公司直接瘫痪。2025年1月,荷兰外交部正式确认豁免政策,ASML的DUV销售数据继续保密,这直接让中国客户松了口气,订单在上半年还保持高位。

美国那边可不干了。2025年10月8日,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扔出一份报告,直指ASML对华销售是“国家安全隐患”,呼吁欧盟和日本通过贸易谈判卡住ASML和东京电子的出口。报告里头建议,用联合投资换限制,甚至单方面禁DUV浸没式工具。

这话一出,ASML股价又跌了4%,供应商们也跟着紧张。Bits&Chips网站分析说,这调查是华盛顿升级压力的信号,荷兰企业夹在中间,进退两难。话说回来,供应商们没全怂,蔡司在财报里低调提了句,继续评估中美管制影响,但供应链调整已启动,确保2025年交付不乱套。

这漩涡里头,中国稀土出口控制也掺和进来。2025年10月10日,中国宣布新规,稀土产品出口需审批,这直接戳中ASML高NA EUV系统的痛点,因为镜片和激光源离不开稀土。

ASML CFO在电话会上说,公司有长周期库存,短期扛得住,但长期看,供应链成本得涨。供应商们呢,赶紧跟进囤货,荷兰几家材料商甚至派人去亚洲谈备用来源。

这事儿闹大,外媒像彭博社就说,“半导体链条正被稀土卡脖子”,事情确实升级了。

外媒热议下的产业链重塑

外媒这回真没少起哄,1月17日路透社的报道标题就直球,“荷兰豁免ASML对华销售数据,透明度成牺牲品”,点名批评这政策让军控专家难监测中国芯片军用潜力。华尔街日报则说,“欧洲企业公开倾斜中国市场,美国盟友体系裂痕暴露”。

BBC和CNBC跟进,采访和平组织PAX的专家,说增加保密对谁都没好处。话说这热议听着热闹,其实戳中要害:管制越严,企业越绕弯子,产业链越碎。ASML的“反水”表态,在外媒眼里就是事情闹大的证据,因为它证明了经济利益有时压过政治压力。

这热议反映出全球半导体格局的变迁。中国这边,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DUV机型2024年进入量产,SMIC用上后良率稳步升,减少了对ASML的依赖。2025年上半年,国产光刻机交付量翻番,这让ASML的市占率从90%滑到85%。

供应商们看在眼里,也开始分流订单,蔡司光学加大对亚洲本土厂的投资,荷兰材料商跟中国企业签了联合研发协议。外媒报道,“中国建自家ASML的最后挑战”,点出2024年中国从ASML买了89.2亿欧元工具,就是为囤货备战。

美国压力没白费,2025年ASMLQ3财报显示,非中国市场贡献58%,AI芯片需求拉动明显。英特尔和GlobalFoundries也加码DUV优化,供应商链条跟着转向美欧。

彭博说,“ASML股价因美报告跌,供应商需选边站”,这接地气地说,就是大家伙儿在博弈中找平衡点。事情闹大,还表现在股市波动,ASML从2025年高点回调10%,投资者直呼不确定性太高。

展望2026年,ASML预计整体营收不低于2025年,但中国部分得靠其他地区补位。供应商们已启动多元化,蔡司在2025年9月宣布扩建欧洲厂,荷兰政府也推补贴鼓励本地投资。

这现实考量听着稳当,但风险不小:要是美国真推贸易谈判,ASML的DUV出口就悬了,中国稀土管制升级,供应链成本再翻倍。美国想封堵技术,中国加速自研,欧洲企业夹缝求生。外媒的“闹大了”说白了,就是提醒大家,半导体这盘棋,越下越复杂。

总的看,这波“反水”表态虽是企业无奈之举,但加速了产业链重塑。中国国产光刻从跟跑到并跑,ASML虽仍霸主,但市占压力山大。投资者得掂量,政策风向一变,股价就抖。

高科技生意,地缘风险比市场波动还扎心。未来几年,供应商的表态还会继续,但幅度得看华盛顿和北京的牌怎么出。总之,半导体圈的日子,还得一步步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8

标签:科技   光刻   荷兰   事情   供应商   中国   美国   蔡司   管制   股价   稀土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