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岩茶
东南网4月22日讯(本网记者 肖练冰 卢金福 张梦媛 图/文)雨生百谷,万物可期。在武夷山星村,数千亩茶树新芽初发,犹如一片绿意盎然的海。记者在这里探寻一片小小茶叶的奇妙之旅,见证它如何从鲜嫩的芽尖,一步步蜕变成韵味悠长的武夷岩茶。
“熟练工,靠感觉采茶”
记者体验采茶
“采茶要顺着茶的茎干,大约在3-4片叶子的位置就可以采了。”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方舟正在示范如何采茶。只见他手法娴熟,手指轻捻,动作轻柔而精准地摘下标准的“一芽三叶”。记者随之效仿,将采下的茶叶放入竹筐之中。那一片片嫩绿的芽尖,马上便要开启它们奇妙的变身之旅。
“给茶叶做个‘日光浴’”
茶叶日光萎凋
新鲜的嫩芽采摘进竹筐后,下一步便是萎凋。“给茶叶做个‘日光浴’。”茶园工作人员将茶叶均匀地铺在竹匾上,让它们尽情享受阳光的轻抚。“如果天气好温度适度的话,几小时就能完成萎凋。”据他介绍,茶叶在阳光的照耀下,会渐渐失去部分水分,变得柔软而富有韧性。“但像今天这样的阴雨天,就只能用机器进行萎凋。”在现代化的厂房内,青筒内铺满了茶叶,在设置好温度与时间内,茶叶会在此脱水,为后续的加工做好准备。
“让茶叶跳个舞”
记者体验“摇青”
在岩茶制作工艺中,摇青可不能忽视。“要用力抡起竹匾,让茶叶在上面跳个舞。”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游玉琼正大力挥动着竹匾,在有节奏的晃动下,茶叶相互碰撞、摩擦,仿佛在跳一场热烈的舞蹈。
记者有样学样用力挥动竹匾,茶叶却纷纷从竹匾边缘滑落。“浪费好多茶叶,看似简单上手可不容易。”记者感叹。摇青不只是简单的晃动,在时间、力度方面都有要求。“像这样的动作我们也要练两三年呢。”游玉琼介绍,通过多次摇青,使茶青叶片不断受到碰撞和摩擦,叶片边缘逐渐破损、细胞壁破裂,茶多酚等物质开始缓慢氧化,释放出独特的香气。每一次摇动,都是茶叶与时间的交融,这也为茶叶的风味奠定了基础。
“翻滚吧茶叶”
记者体验“杀青”
接着,游玉琼将“摇青”后的茶叶放进280摄氏度的热锅中翻炒,茶叶在锅中欢快地翻滚跳跃。面对高温热锅记者无从下手,游玉琼上手示范,“要将茶叶从锅底捞起,吊高来炒,让茶叶均匀受热。”游玉琼手法娴熟,时而快速翻炒、时而精妙吊炒、时而团炒,激发出茶叶更多的香气。制茶40余年的她早已练就一副“铁手”。在高温的作用下,茶叶中的水分进一步蒸发,香气愈发浓郁,原本青涩的茶叶逐渐展现出独特的韵味。
“让茶叶变个‘形’”
游玉琼示范“揉捻”
揉捻是制作武夷岩茶的重要环节。“揉捻能够让茶叶的外形更好看,但更重要的是帮助茶青破壁,破壁能够让茶汤更有滋味。”游玉琼的双手在竹匾上反复揉捻,“这个动作就像打太极。”她的双手如行云流水般轻柔而有力,茶叶在她的手中逐渐卷曲成条,外形更加美观。同时,茶青的细胞壁在揉捻的过程中进一步破裂,内部的营养物质得以充分释放,为茶汤增添更加醇厚的滋味。据她介绍,岩骨花香是武夷岩茶独有的品质特征。这独特的韵味,正是源于武夷山这片土地的滋养和传统工艺的传承。
“在炭火上睡个觉”
茶叶烘焙
将茶叶装进透气的竹筐内,下面架着炭火,这便是茶叶初焙了。文火慢烘、温度恰当,既不会让茶叶焦糊,又能让它逐渐干燥,固定形状。在烘焙的过程中,茶叶中的香气进一步凝聚和升华,散发出一种古朴而醇厚的香味。烘焙的老师傅来回巡视,时刻关注着火候和茶叶的变化。他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精准地把握每一个细节,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口感达到最佳状态。
品茗
经过这么多的工序,这片小小的茶叶才终于褪去青涩,在炭火与时光中凝练出岩骨花香。当记者捧起茶盏,轻嗅品茗,尝到的不仅是武夷岩茶的醇厚甘爽,更是武夷山这片土地在杯盏之间舒展的千年密码。
更新时间:2025-04-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