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任平生
编辑| Fukasa超勇的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这年头总有那么些人连别人的爱心都要利用,大姐明明是为环卫工、快递员这些户外工作者准备的免费冷饮,没想到真正需要的人没喝到,反而被一些上年纪的老人骑着三轮打包带走了。
大姐看到自己的爱心被糟蹋,直接当场崩溃大哭,一箱免费水就这样变成了好心人的眼泪。
7月6日,一段视频在网上爆火,视频中一位大姐心善,自己掏钱在路边摆了个爱心冰柜,专给环卫工、快递员解渴,她本想送出一份清凉,却没想到引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抖音@豫视频
几位大爷大妈,骑着三轮车,熟练地撬开整箱的饮料,一箱箱往车上搬,冰柜瞬间被搬空,大姐拦也拦不住。
眼看着自己的好心都被这些有心之人利用,而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却排不上号,大姐就气得浑身发抖,直接当场崩溃大哭。
其实之前大姐也经常这么做,每到夏天就会在自己的店门口摆上免费的冷饮,但是之前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没想到今年刚开始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实在是让人恼火。
网友刷到视频后也纷纷表示,这些老人实在是太可恶了,还给大姐建议,做成扫码免费取的,这样就能筛选掉很多不会用手机的老年人。
还有网友表示,这样的事哪止安徽这一回,之前在湖南常德,社区食堂老板备的几箱免费冰水,总有人提着大桶来进货,超市门口的爱心凉茶,茶桶还没人家自带的桶大。
一瓶水不值几个钱,但它却揭露出了人心最幽暗的角落,那份不问缘由、不求回报的善意,被如此粗暴地践踏,怎么能不让人寒心?
看到这里就有网友要问了,为什么单纯的好事,总会演变成一地鸡毛的闹剧?或许是有些人从根上就误解了“免费”这两个字。
在他们眼里,免费约等于“不要白不要”,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不撑死自己就算亏了,他们看不到这背后,是好心人自掏腰包的成本,是凌晨就去批发市场进货的时间,更是一片滚烫的真心。
这种“免费”像一扇没上锁的门,主人家心善,想给路过的口渴人留个方便,推门就能喝口水,可有人路过,一看门没锁,就觉得这屋里的东西都是无主的,不搬空都对不起自己的“机灵”。
他们拿走的不是水,是信任,他们践踏的也不是规则,而是人与人之间最脆弱的默契,当这种默契被打破,善意就成了引狼入室的诱饵。
如果只是贪小便宜,或许还容易理解,但一箱箱地搬,就不仅仅是贪了。
对很多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年代的人来说,那种对“不确定”的恐惧,已经刻进了骨子里,有东西,尤其是免费的东西,就得囤起来。
这是一种时代的烙印,一种心理上的“后遗症”,它未必是纯粹的恶,却实实在在地造成了恶果,当第一个人这么做了,还没受到任何指责,第二个、第三个人就会迅速跟上。
“他能拿,我为什么不能?”个体的羞耻心,在“法不责众”的幻觉里被稀释,最后演变成一场毫无底线的集体哄抢,所谓的公德,就这么被一箱箱水冲垮了。
其实之前老祖宗赈灾施粥,也不是把粥锅往路边一放就完事了,旁边总得有几个壮汉守着,一人一碗,多了没有,既要救命也要防乱,这是最原始的管理智慧。
看到老人这么捣乱,有些网友也看不下去了,纷纷在评论区支招,有人说安排志愿者在旁边看着,用人情和道理,去劝退那些贪婪的手,这很温暖但也很耗人。
还有网友说,干脆定时定量,或者直接送到环卫工手里,这最精准但也最麻烦,失去了“爱心专柜”随取随用的便利。
每一种方法,都是在“温度”和“秩序”之间走钢丝,管得太松,善意被吞噬,管得太严,善意又失去了本来的味道,甚至可能因为太过繁琐,干脆就没人做了。
其实问题的关键,从来不是那一瓶水,水是有价的,但信任是无价的,当我们在“爱心冰柜”前,因为贪婪伸出双手时,我们拿走的是水,但我们支付的“隐形代价”,却是整个社会的信任成本。
夏日的炎热,靠一瓶冰水就能缓解,而人心的冷漠,却需要无数份不被辜负的善意,才能重新暖回来。
抖音@豫视频:"我恼死了!他们都成兜拿!”安徽亳州一女子发视频称,免费给户外工作者们提供的冷饮,被一些老年人骑二轮车成包带走,当事人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该女子每年夏大都免费给户外工作者提供水,但总被人拿去很多,导致供应不足,有需要的人群喝不上(编辑:晓晓)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