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告诉你,一个地方政府不通过补贴和退税,就能一年给辖区内企业省下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你信吗?荆州做到了。它没直接往企业账户打钱,却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让企业口袋里的钱变多了——不是增利,而是降本,把那些本不该花的钱给省了下来。
第一笔钱:不用天天应付检查,省出的都是真金白银
荆州某化工厂的老板,这两年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前几年,厂里一年要应付54次各种检查,环保的、安全的、消防的,有时候一天能来两拨。每次检查,他这个老板得亲自陪着,负责对接的科室主任、技术员也得停下手里的活,忙着找资料、填表格、带路讲解。
老板给我算过一笔账:一次检查最少得俩小时,他自己的时间成本按市场价算,一小时怎么也值500块;加上两个技术员停工,每人时薪100块,光人力成本就1200块。还不算打印材料、耽误生产进度的损失,一次检查下来,隐性成本少说2000块。54次就是10万8千块,这还只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厂子。
现在不一样了,荆州搞了检查“合并同类项”,重复的、没必要的检查全给砍掉了。这家化工厂的检查次数降到了22次,一年光应付检查的成本就省下小6万块。别小看这数,全市企业的检查次数整体减少了32.3%,多少家企业加起来,这省下的钱能堆成一座小山。
第二笔钱:那些糊里糊涂的罚款,现在不用交了
荆州某物流公司老板,去年遇过一档子窝心事:货车司机送货时,因为货箱挡板没关严被罚了1000块。他觉得冤,这不算啥大问题,提醒一下就行,没必要罚款。可那会儿执法的说了算,不交钱就得扣车,最后只能认栽。
今年开春,他又碰到类似情况,心里正打鼓,没想到执法人员只是让司机把挡板关好,教育几句就走了。后来他才知道,荆州搞了“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像这种没造成危害的小问题,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用掏钱。
据说像这样的事儿,这两年荆州有217件。这些罚款,本来就不该罚,或者说没必要罚,纯粹是过去执法太粗暴造成的。现在把这些“糊涂账”堵上,企业不用再花冤枉钱,这不就等于政府给发钱了吗?
第三笔钱:心里踏实了,敢花钱扩产了
最让企业觉得值的,是那种说不清楚却实实在在的“安全感”。以前不少老板不敢轻易投钱扩产,就怕政策变来变去。今天让干这个,明天又不让干了;今年这么规定,明年又改章程了。投进去的钱打水漂,哭都来不及。
现在荆州把啥能做、啥不能做,写得明明白白,执法也有谱了,不瞎折腾。开发区某电子厂的老板,今年就敢花200万上了条新生产线。他说:“以前总怕刚建好就被各种理由叫停,现在心里踏实,知道只要按规矩来,政府就不会找麻烦。这钱投得放心。”
这种对未来的稳定预期,看着没数字,其实最值钱。企业敢投资、敢创新,能挣到的钱,可比省下的那点检查费、罚款多得多。这才是政府给企业发的“最大一笔钱”。
荆州这做法,其实就是把“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句话落到了实处。它没搞那些花哨的补贴,而是通过规范自己的行为,给企业减负担、稳心思。这种“发钱”方式,看着慢,却是长效的——企业省下来的钱能再投入,挣到的钱能再发展,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其他地方要是想学,真该好好琢磨琢磨这种实在劲儿。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