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丨冷心
编辑丨白磷
4月14号,那位在《编辑部的故事》里演“牛大姐”的童正维老师,就是那位说话拿腔拿调,但心地善良热忱的牛大姐。
这位老艺术家去了天堂,和她先走一步的老伴马科导演团聚了。
说起来真是让人唏嘘不已,这俩可是演艺圈里出了名的一对儿神仙眷侣。
童正维老师,1937年出生于上海,从小她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表演天赋,在学校里就是文艺骨干,闪闪发光的那种。
1958年,她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那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能进去的都是个顶个的人才。
60年毕业后,就加入了上海青年话剧团,后来又到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话剧舞台上大放异彩。
为了演好一个酗酒的角色,平时滴酒不沾的她,居然在厨房边做饭边喝起了啤酒,喝了两瓶就走路歪歪扭扭,端着菜去餐厅差点摔个狗啃泥。
家里人还以为她发高烧烧糊涂了,结果一问,才知道是这出,把家里人吓得够呛,这为了艺术也是够拼。
这辈子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还得是《编辑部的故事》里的“牛大姐”。
1992年,这部25集的电视剧在北京电视台首播,收视率爆棚,她把“牛大姐”这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说话拿腔拿调,但骨子里又透着一股子热心肠,一下子就火遍了大江南北。
“牛大姐”也成了童正维老师的代名词,走到哪儿都被人认出来,阵仗不亚于现在的流量明星。
还有她和老伴马科导演的爱情故事,这俩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马科导演也是个人物,12岁就进入夏声戏校学习京剧武生,后来还执导了一大批经典京剧剧目。
1960年,童正维老师大学毕业后,经同事介绍,认识了马科导演,俩人一见钟情,很快就坠入了爱河,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他们生了一儿一女,女儿叫马朵,儿子就是我们熟知的摄影师马良。
这马科导演也是个“工作狂”,经常熬夜,生活没规律,身体越来越差。
上世纪80年代,他得了急性黄疸肝炎,童正维老师不离不弃,陪着他去医院治疗。
后来,马科导演的肝病又发展成了迁移性肝炎,还患上了坏死性胰腺炎,两次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她拼尽全力拯救丈夫,每天拍完戏就赶到医院照顾,晚上还陪床。
天还没亮,她就跑到菜市场,买回各种营养食材,亲手煲汤送到病房。
这还不算完,马科导演70岁那年,又查出了淋巴癌,童正维老师每天拍完戏,还是雷打不动地赶到医院,照顾丈夫。
晚年他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不认识人了,脾气还不好,但她始终耐心照顾,从没发过一次火。
2023年1月,93岁的马科导演在上海走了!这对童正维老师来说,老伴儿没了,这心里空落落的,别提多难受了,虽然儿子女儿都挺孝顺,经常来看她,但哪能真代替得了老伴儿。
这心里头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2025年4月14日,这老太太也撑不住了,因为心脏衰竭在上海走了,享年88岁。这俩,一个是大导演,一个是大演员,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他们不但是工作上的好搭档,更是生活里的模范夫妻,手牵手走过了几十年,感情好的,让人羡慕嫉妒恨。
他们家孩子也厉害,儿子马良是个有名的摄影师兼作家,女儿马朵也是个女强人。
最后,再来送送这位老艺术家童正维老师,愿她到了天堂能和她老伴有情人终成眷属,继续恩恩爱爱。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信息来源:
医治无效,“牛大姐”走了…… 光明网
追忆演员童正维:编辑部牛大姐、雅各布姥姥等角色成一代经典 南方都市报
著名女演员去世,曾出演《编辑部的故事》极目新闻
更新时间:2025-04-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