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札,今天我们聊聊太空里的那点事,最近“神舟二十号疑似遭遇太空碎片撞击、返回推迟”的消息,让不少人揪起了心:要是飞船真出问题,咋把人接回来?

其实大家不用急,中国载人航天从一开始就把“安全”放在最核心的位置,针对各种可能的突发情况,早就搭建好了一套严密的应急救援体系,从备份火箭、飞船到评估设备,每一步都有预案。

其实不用太担心宇航员的安全,咱们在发射中心早就备好备份火箭和飞船了,就是为了给航天员的安全上“双保险”。

去发射现场看就能发现,神舟二十号飞上天后,发射塔架左手边有个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总装厂房,厂房里有两个工位,下一枚火箭正乖乖待在那儿随时待命。
这枚备份火箭要干两件关键事:一是当“紧急救生艇”,要是现在在空间站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遇到危险得赶紧撤离,它能在7天内快速发射到空间站,把航天员接回地球。

二是准备执行下一次神舟系列的任务,一个火箭担起两项重任,安排得明明白白。
咱们国家搞载人航天,一直把“人”放在第一位,肯定能保证航天员安全返回,绝不会像美国那样,把航天员送进国际空间站,却没准备好返回方案,结果让航天员长期滞留在那,最后还得求着别的国家用火箭和飞船来救援。

所以后续情况,大家等着好消息就行,不用太担心。
空间站飞在大约400千米高的低轨道上,这个地方是微重力环境,空间站会慢慢往下掉,得经常调整轨道高度才能保持稳定运行。
而且空间站还得面对极端环境和高速飞行带来的风险,太空碎片撞击就是其中一个挺吓人的威胁。

之前空间站的柔性太阳翼就被碎片撞过,后来航天员出舱才修好,现在神舟二十号被撞的具体情况还没公布,但后续该怎么评估、怎么应对,都有既定的流程,会一步步来。

面对神舟二十号的撞击情况,第一步根本不用航天员出舱观察,咱们自己研发的七自由度空间站机械臂就能搞定初步评估。

这套机械臂有一大一小两个,大的长10.2米,小的长6米,它能通过末端执行器和舱体适配器对接,像人爬墙似的在空间站上“爬”,360度都能覆盖到,没有观察不到的死角。
你知道吗?这机械臂的灵活劲儿是从人类手臂的仿生研究来的,它末端执行器的指尖精度能达到0.02毫米,比人类手的极限精度高多了,而且末端还带着超清成像装置。

用这套设备,就能仔细观察神舟二十号被撞的地方,做初步评估,给后面制定应对方案提供数据支持,比航天员出舱观察更安全、更精准。
要是评估后确定神舟二十号没法带航天员返回,咱们的备份飞船就该登场了,计划发射神舟二十二号对接空间站。

在神舟二十二号对接前,神舟二十号会先脱离空间站,在控制下返回指定的着陆场,等神舟二十二号和空间站对接好,就把三名航天员接上,送回地球。
有网友说“让神舟二十号的航天员坐神舟二十一号回来不就行?”其实这想法不对。
在应急保障体系里,必须保证空间站上始终有一艘能用的飞船,要是让神舟二十号的航天员坐神舟二十一号回来,空间站上就只剩故障的神舟二十号了。

那后面在空间站的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就没安全返回的保障了,所以“神舟二十号先脱离,神舟二十二号来接力救援”,是能同时保障两组航天员安全的唯一办法。

咱们载人航天的应急保障体系特别严密,多重备份设计都是把航天员安全放在第一位,从根上杜绝了航天员滞留太空的风险,这也能看出中国航天的技术实力和责任担当,完全值得大家信任。
更新时间:2025-11-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