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巨头豪掷8.5亿扩产 却突遭账户冻结 风口还是陷阱?

昨天(10月19日),A股稀土巨头天和磁材突然发公告,说要砸8.5亿元在包头建高性能稀土永磁项目。同一天,又爆出712.36万元银行账户被冻结。

一边大手笔扩产,一边账户被冻,市场有点懵。

公告写得很细:全资子公司包头天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要在包头稀土高新区拿大约67亩地,搞“高性能稀土永磁及组件、装备制造与研发项目”。一期投2.1亿元,2026年3月开工,2027年8月建成;二期看市场情况再定。分阶段推进,明显是在控风险。

项目包括厂房、产线、公辅设施,还配了研发中心,瞄准的是稀土下游应用里占比超四成的核心赛道——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有在包头稀土园区工作的朋友说,最近这类项目审批明显快了,地方政府对国家“两个稀土基地”政策落地特别上心。天和磁材这步棋,踩在了政策节拍上。

这事不能光看天和磁材一家。整个稀土行业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北方稀土2025年第四季度稀土精矿价格已经调到不含税26205元/吨(干量,REO=50%),环比涨了37%。这已经是连续第五个季度上调——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16741元/吨一路涨上来,供给端收紧的信号很明确。

需求端也在发力。新能源汽车、风电、节能电机对钕铁硼永磁体的需求越来越刚性,人形机器人这些新场景也开始试水。德邦证券提到,现在是“供需两端共振”:中国靠配额和出口管制掌握主动,全球绿色转型又推高关键元素需求。

换个角度看,天和磁材这时候扩产,不只是抢市场,更是抢技术话语权。高性能永磁材料门槛高、毛利厚,谁能量产,谁就卡住高端制造的脖子。五年前,稀土企业还在拼资源、拼产量;现在拼的是研发、组件集成、装备自主。天和磁材专门配建研发中心,显然不想只做材料供应商,而是想切入下游高附加值环节。

包头作为“中国稀土之都”,集聚效应已经起来了。从原料开采到磁材生产再到电机制造,产业链闭环正在加速形成。这种生态一旦成熟,外地企业再想进来,成本和时间门槛都会陡增。

但别被8.5亿的投资数字冲昏头。公司自己也提醒:项目还在筹建阶段,审批能不能顺利通过还不确定。而且,同一天爆出的712.36万元账户冻结,虽然只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0.35%,看起来是少量,却暴露了执行层面的风险。

这次冻结是因为和山西二建集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对方申请了财产保全。在重资产制造业,一分钱卡壳都可能拖慢整体节奏。2023年有家稀土企业高调宣布百亿项目,结果卡在环评上,两年都没动工。天和磁材这次把一期控制在2.1亿元、18个月周期,明显是吸取了教训。

即便如此,从2026年开工算起,一期达产也得等到2027年下半年——那时候市场供需格局是不是还像现在这么乐观?如果全球新能源车增速放缓,或者替代材料有突破,高价稀土的支撑逻辑就可能松动。就像盖房子,图纸再漂亮,也得看地基稳不稳、天气好不好。

天和磁材一边豪掷8.5亿押注稀土永磁未来,一边被700多万纠纷绊住脚,这种矛盾恰恰反映了当前稀土企业的典型处境:战略上必须激进,执行上却要如履薄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财经   风口   稀土   账户   巨头   陷阱   天和   永磁   包头   项目   材料   市场   企业   需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