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2日
在中国等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
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
你可知道
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中
一滴石油承载着多少重量?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我们再次回望
那段艰苦卓绝的时光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抔热土一抔魂
那些被尘封的历史物件
穿越岁月,锈迹斑斑
却承载着一个民族在战火中挺直的脊梁
见证了中国石油工业从无到有
自立自强的开创之路
今天
让我们共同触摸
那个烽火年代里石油人的
坚守与热血!
【老物件一:两台钻机】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日军封锁沿海港口,中国的石油进口通道被切断,前线油荒严重,开发国内油田刻不容缓。玉门油矿因地质条件优越被列为重点开发目标,为此,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共配了两台钻机。
第一台钻机在1939年3月抵达老君庙,被安装在1号井。3月13日开钻,8月11日钻至115.51米时见K油层,日产原油10吨,“老一井”由此揭开了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第一页。同年8月,第二台钻机在2号井开钻,9月见油。
1939至1945年间,玉门油矿共产原油约25.55万吨,占同期全国原油总产量90%以上。除将部分原油运往一些地区加工外,还自炼汽油、煤油、柴油5万多吨。这串数字结束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基本无油可采的窘态。1943年,日军企图渡风陵渡入侵陕西,玉门油矿生产的汽油保障了苏联援助大炮及时运达前线,阻止了日军进攻。1944年,美军使用该汽油,从成都起飞轰炸东京和唐山林西发电厂,有力打击了日军。
【老物件二:一口老井】
巴1井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安澜镇石油沟村,隶属于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江北采输作业区。1931年,地质学家翁文灏派人勘察重庆老巴县石油地质,确定井位后,他又派人远赴德国订购4套最新式旋转钻机。然而,淞沪会战爆发,炮火阻断长江航道,设备几经转运,途中遭敌机轰炸丢失。石油沟探勘处只得将残存的设备拼凑成2套钻机。
1937年10月,石油沟第一口井——巴1井开钻,这是我国首次使用旋转钻机,自此走上石油工业装备现代化之路。1939年11月,巴1井钻至1402.2米深,成功获得日产1.5万立方米天然气工业气流。
在日军封锁沿海、汽油供给困难的艰苦岁月,巴1井从1940年至1948年,持续向重庆供应燃料,这是抗战大后方第一次规模化使用天然气。抗战期间,四川油矿勘探处先后在巴县石油沟、达县税家槽、威远臭水沟及隆昌圣灯山等地钻井5口,累计产气2350万立方米,为全民抗战提供了能源保障。
【老物件三:一串羊皮筏子】
油采出来,如何运到抗战前线?
最初,由玉门油矿组织汽车队运输,从玉门至重庆,往返5000公里的漫漫征程,不仅油耗巨大,更因路况恶劣、配件奇缺,常有一半车辆待修。
为突破困局,从1942年起,甘肃油矿局使用羊皮筏子作为“水上输油线”。桶装的油品首先用汽车从甘肃玉门运达四川广元,然后卸车再装上羊皮筏子,经涪江进入嘉陵江。940公里的水路不消耗一滴石油,每年往返8趟,悄然为抗战输送能源。
“羊皮筏子赛军舰!”从1942年6月到1945年8月,羊皮筏子为重庆输送玉门油料达三年之久。这条隐蔽而又快捷的运输线缓解了滇缅公路被封锁造成的油荒,有效地解决了前方抗战和军民用油的急需,为抗战后期的油料物资运输作出了特殊贡献。
【老物件四:一份表彰指令】
1943年7月,为支援抗战,独山子炼油厂积极响应新疆省政府“一县一机募捐运动”。全厂500多名职工自愿以个人全月薪水,为抗日前线集体捐购一架飞机。
当时炼油厂厂长文自璇呈报新疆省政府的电文中这样描述:职工囊无积蓄惟赖月得工资仅能维持生活,但对爱国热忱向不后人,尤以此次献机运动特别踊跃,甚有捐助超出月薪者甚多。
没有积蓄,便让厂方提前预支工资;生活拮据,却倾囊相助。短短时间内,炼油厂共计捐款53000多元,远超购买一架飞机所需的4万元。
省政府接电后,立即由省主席签发指令,登报表彰独山子炼油厂职工抗日募捐的事迹。据记载,1943年一年内,新疆共捐购飞机144架,远超原计划的64架,有力支援了全国抗战。
两台钻机
是同心抗战、共赴国难的见证
一口老井
是近代中国天然气工业的起点
一串羊皮筏
是危难之中迸发的无穷智慧
一份表彰指令
是石油人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赤子之心
老物虽旧,精神常新
这些老物件见证了石油先烈
在戈壁风沙中从未动摇的信念
也将陪伴新时代石油人
续写更深、更远、更辉煌的新篇章
文字:王思雨、孙小雪
图片:中国石油新闻图片库、玉门历史文物微信公众号(玉门市博物馆)、西油记微信公众号(西南油气田)
素材来源:玉门油田、西南油气田、独山子石化、玉门市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