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赞辛芷蕾获奖感言,句句不提刘亦菲,却字字提醒刘亦菲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丨tx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传来捷报,中国演员辛芷蕾凭借电影《日掛中天》摘得最佳女演员桂冠,成为继巩俐、叶德娴之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女演员。这一消息迅速在国内引发广泛关注,不仅影视圈为之振奋,不少观众也感慨万千。


辛芷蕾在颁奖现场的一段发言尤其令人动容。她面带微笑,语气坚定地说道:“我想对所有女孩说,只要有梦想,就大胆去想,大胆去做。



万一有一天实现了呢?就像我一样。”这番话看似简单,却承载了她从业以来多年的坚持与努力。而更引人注意的是,她开口第一句便说的是:“大家好,我是中国演员辛芷蕾”。


这句话迅速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官方媒体转发并点赞。媒体在报道中特别强调了“中国演员”这一身份标识,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但其中意味引人深思。



辛芷蕾的成功秘诀


2018年年初,一个名叫辛芷蕾的女演员,在社交媒体上毫不掩饰地宣告了自己的梦想:“成为国际巨星”。当时,这四个字听起来更像一句笑话。她没有现象级的爆款作品,缺乏流量光环,更谈不上什么深厚的背景。网络上的声音,大多是质疑与嘲讽。



面对这些,辛芷蕾没有退缩,反而坦然地将自己的“野心”与“欲望”摆上了台面。在她看来,这并非什么羞于启齿的东西,而是一个女性追逐梦想最原始、最强大的驱动力。



这种近乎执拗的渴望,其实深深扎根于她并不完美的家庭。父亲长年卧病在床,母亲无法外出工作,养家的重担早早地就压在了她的肩上。


她需要钱,更需要成功,这种强烈的需求感,最终化为一种独特的气质,被一位编剧在综艺节目中敏锐地捕捉到。这位编剧觉得,辛芷蕾身上那股劲儿,与电影角色“美云”的内在灵魂高度契合,于是便把她推荐给了导演。



导演同样被她那份不加修饰的野心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所打动,最终拍板决定由她出演。这仿佛是命运的安排,也是对她十几年坚持与磨砺的最好回应。曾经被视为“不自量力”的宣言,在此刻开始有了“实至名归”的雏形。


这份努力的最终兑现,发生在9月6日。在威尼斯,这个与戛纳、柏林齐名的“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的舞台上,辛芷蕾凭借影片《日掛中天》一举摘得最佳女演员桂冠。她成了继巩俐和叶德娴之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女演员。



这份荣誉,距离上一次华人演员获得,已经过去了整整14年。整个华语影视界为之振奋,这无疑是一份巨大的骄傲。她的获奖感言,开场白铿锵有力:“我是中国演员辛芷蕾”。随后,她鼓励所有女孩要勇敢追梦,并向远方的母亲表达了心声。


这句“我是中国演员辛芷蕾”,迅速被人民日报单独设立为话题,并获得了官方的转发点赞。官方媒体普遍认为,辛芷蕾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在国际上为国争光,这不仅是个人成就,更赋予了奖项浓厚的国家民族意义,也让奖杯的含金量显得更足。


C位的代价


就在辛芷蕾捧起奖杯的前两天,国内的舆论场正被另一场风波占据。著名时尚杂志《VOGUE服饰与美容》发布了其备受瞩目的20周年“金九”封面,汇集了多位一线女星。封面上,刘亦菲佩戴着高定珠宝,稳稳地占据了最核心的C位。


然而,这个位置却给她带来了巨大的争议。网络上“她凭什么站C位”的质疑声此起彼伏。要知道,当时封面上的其他女星,同样光芒四射。宋佳刚刚凭借“张桂梅”一角,拿下了白玉兰视后。杨幂主演的剧集《生万物》,也在暑期档收获了口碑与热度的双丰收。



相比之下,刘亦菲在国内主流奖项上的履历,显得有些单薄。在当年的白玉兰奖评选中,她与宋佳同场竞争,最终惜败。而在2024年的金鹰奖角逐中,她甚至在初选阶段便未能进入第二轮。


更具戏剧性的是,就在这张引发巨大争议的封面上,几天后即将加冕威尼斯影后的辛芷蕾,被安排在了相对边缘的位置,身上甚至没有任何珠宝配饰。这种强烈的反差,让网友们不禁感慨:“封面拍早了”。

一张小小的国籍标注


这场关于站位的讨论,很快便深入到了一个更敏感的层面:身份。人们发现,刘亦菲之所以在国内主流奖项上屡屡碰壁,或许与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有关——国籍。


在白玉兰奖的提名名单上,主办方曾特意在她的名字后面标注了国籍。这个小小的细节,却透露出重要的信息。有心人统计过,自2007年以来,白玉兰奖的最佳男女主角奖项,再也没有颁发给过外籍演员。



这似乎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公众人物金星也曾公开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她认为加入外国国籍,就意味着放弃了该国的公民权,自然也可能放弃了获得该国奖项的资格。这个逻辑,似乎恰好能解释刘亦菲当下的处境。


人民日报对辛芷蕾“中国演员”身份的高度肯定,在很多网友看来,仿佛也是对刘亦菲的一种无声提醒。人们开始讨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有一天,刘亦菲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大奖,她会如何介绍自己?她的这份荣誉,还能否理所当然地被视为国家的荣光?



谁能代表我们


辛芷蕾的成功,恰好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答案。当她用实力说话,用作品征服国际评委,并自豪地喊出自己的身份时,所有的质疑都烟消云散。她的逆袭,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通过不懈努力追逐梦想的缩影。


就连曾经因任命她为品牌大使而引发不解的国际品牌香奈儿,也在她获奖后连发五条动态庆祝,被外界戏称为“押对了宝”。从《繁花》里的“李李”证明商业价值,再到威尼斯影后的奖杯消除所有关于实力的疑虑,辛芷蕾走得每一步都无比坚实。



这场围绕封面站位和影后归属的讨论,最终指向了一个共通的理念:明星的光环,究竟应该由什么来构成?是商业价值、时尚地位,还是过硬的作品和扎实的演技?


辛芷蕾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荣光,必须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并以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演员”身份,为自己的国家赢得尊重。当网友们说出“凭什么站在那里,比站在哪里更重要”时,其实已经道出了所有问题的核心。



结语


一时的热度终将褪色,表面的光环也可能随时被更耀眼的光芒所覆盖。对于一个演员来说,真正能被时间记住的,永远是那些深入人心的角色和能代表一个时代的作品。


刘亦菲的困境,或许并非她个人的问题,而是这个时代向所有身处名利场的人提出的一个严肃命题。长久的荣耀,必须根植于坚实的土地,拥有能让人理直气壮的身份归属。否则,再高的位置,也可能坐得并不安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2

标签:娱乐   人民日报   感言   演员   中国   身份   女演员   奖项   国籍   威尼斯   影后   奖杯   光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