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一场看似巧合但实则精心编排的“抢劫”在欧洲上演。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突然冻结中国安世半导体在其子公司Nexperia的资产。时间点选得极妙,就在美国宣布升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的第二天。
表面是国家安全,实则是听命行事。可让人意外的是,这出“合唱”没唱几天,节奏就变了调。当中国展开一系列精准反击后,不仅美国态度缓了下来,荷兰也赶紧撇清,连声说“这是巧合”。
这场从强硬到认怂的反转,背后可不只是面子问题,更是一次实力博弈的真实写照。
事情发生得很突然。荷兰政府宣布冻结Nexperia在荷兰工厂的部分资产,理由是担心“技术泄露”和“安全风险”。但这家工厂早在2018年就被中国公司合法收购,且多年运营良好,没任何安全问题的记录。整个操作显得突兀又仓促。
有媒体指出,这个举动的时间点很微妙。美国刚刚在前一天对中国芯片产业加码限制,荷兰就立刻采取资产冻结措施。这种“踩点式”的操作,很难不让人怀疑是配合美国行动的一环。更何况,美国施压荷兰限制ASML对华出口光刻机的事情早就不是秘密。
荷兰这一手,不只是伤了中国企业的心,也给国际投资者泼了一盆冷水。本来,西方国家一直打着“法治国家”、“产权保护”的旗号吸引外资。可这一冻结,就像是告诉全世界:只要政治需要,再合法的投资也可能被追溯清算。
这显然是对全球商业信心的重击。正如有经济学者所言,这是“打着国家安全旗号进行的资产剥夺”,破坏了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规矩。
荷兰没想到,中国的回应这么快、这么准。国庆假期刚过,中国就开始“动刀”,动作一环接一环,打得不慌不忙,却步步致命。
最关键的一招,是对稀土的出口管制。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广泛应用于AI、军工、芯片制造、清洁能源等高端产业。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中国掌握着全球超过80%的稀土精炼产能。更重要的是,中国不仅管原料,还掌握了提炼工艺和设备。西方再有钱,也做不了稀土这碗饭。
这一下,让美国一下子冷静了不少。起初还放狠话说要扩大出口限制,结果几天后口风就变了。美方官员开始表示“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愿意对话”,一反之前的强硬姿态。美国内部对稀土依赖的焦虑已经上升为国家安全层级的问题。
中国这一套组合拳里,不止稀土。还有对多家美国企业的对等制裁,船运、芯片设备、AI领域都被波及。特别是把14家美国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等于是在告诉对方:你可以制裁我,我也能让你痛。
这些反制措施背后,是对对方命门的精准打击。对美国企业来说,中国市场是业务命脉。SEMI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占全球出货量超过三分之一。这么大的市场,一旦关门,谁都受不了。美国退得快,不是没脾气,而是没底气。
美国先软,荷兰接着慌。眼见中国反制来得又快又狠,荷兰政府的态度也立刻变了调。经济部发言人赶紧出来澄清,说“这一决定与美国无关”“时间纯属巧合”。听起来像是解释,听进去却像是心虚。
荷兰的尴尬,一方面来自于内外夹击,另一方面是利益上的自我矛盾。以ASML为例,这家荷兰的光刻机巨头,近三分之一的营收来自中国市场。如果荷兰真跟着美国一起“脱钩”,那ASML也得赔进去半条命。而中国一旦加大对半导体设备的反制,ASML首当其冲。
更深层的问题,是荷兰意识到,自己其实玩不起地缘博弈这盘棋。以前,它是美国背后的“技术打手”,觉得可以两边通吃。现在发现,站队站错了,丢的可能不只是一个工厂,而是整个对华市场。中方的反制,已经不只是经济手段,更是战略信号:如果你选边,那就别指望好处还能照拿不误。
这场认怂,不是荷兰一个国家的退缩,而是整个西方阵营内部矛盾的缩影。美国一方面想“围堵中国”,一方面又不愿意伤到自己人。问题在于,产业链是全球化的,今天你掐别人,明天就可能被断供。荷兰这次的“巧合”声明,其实就是在试图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同时向中国释放一个信号:我们没有那么铁了。
从安世半导体被“冻结”,到中国精准反击,再到西方的语气转变,这场交锋像一场微缩的技术战斗。背后是产业控制权的较量,也是政治博弈的现实投影。
这件事的一个重要教训是:国际规则不是铁律,而是实力的映射。当中国开始用稀土、市场和技术反制时,西方才发现,“卡别人脖子”的老套路正在反噬自己。这也提醒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今天,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比想象中更大,光有商业逻辑远远不够。
更重要的启示,是对自主创新的再认识。美国封锁技术出口,本意是让中国停滞不前。但现实是,封锁反而加快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步伐。没有光刻机,就搞国产替代;没有先进芯片,就从架构和系统重构起。对中国来说,这是唯一的路。
而稀土、锂、镍等关键资源,则成了中国手里的战略杠杆。当技术被围堵时,资源成了反制的利器。这种优势,不仅是经济上的,也是地缘博弈中的压舱石。荷兰的变脸,就是对这种力量的现实回应。
这场围绕半导体的较量,看似一场突发事件,实则是全球科技秩序重构中的一环。荷兰抢中企资产,没想到引来中国一记“七寸打击”,连美国都不得不收敛锋芒。博弈还在继续,但此轮交锋已经清楚表明:谁能控制核心技术和关键资源,谁才能掌握话语权。在碎裂的全球化中,中国不再只是应对,更在主动塑局。
信息来源:明抢了? 荷兰政府接管中资芯片制造商, 中企强烈抗议——观察者网2025年10月13日 11:38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