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急了!中国航司突然停收所有波音客机,30 多亿预付款咋处理?
故事要从一张加税清单说起。
2025年初,美国财政部出台了一项政策,将“中国航空设备”的关税税率一下划到了125%。
以南方航空为例,原本采购一架飞机只需9800万美元,这一加税成本瞬间蹿到1.23亿美元。
相当于直接把这家航司全年利润的22%给吞掉了。
更让人头疼的是,发动机零部件关税从原本的3%,像坐火箭似的飙升至110%。
据专业机构预估,未来十年,中国航司在飞机维护这块,得多掏出8亿美元。
中国的航空公司反应快得超乎想象。
4月24日,东方航空的拒收函打了波音公司一个措手不及。
波音CEO卡尔・汤普森在财报会上坐不住了,跳出来指责“中方违约”。
从法律层面仔细分析,中国航司暂停接收飞机这个行为,看着好像是违约了。
但中国航司这么做,本质上是对美国不平等关税的合理反制。
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则框架下,成员国是有权对不公平贸易行为采取应对措施的。
美国单方面大幅提高中国航空产品的关税,严重破坏了公平贸易的环境,中国航司为了避免自己的利益受损,只能暂停接收波音飞机。
这完全符合 WTO 的相关规定,是在维护多边贸易的公平正义,绝对不能简单地被认定为违约。
说白了,中方这算是美国加税政策逼出来的无奈商业选择。
况且,咱们还给15%的定金呢。
一直以来,咱们中国三大航司,南航、国航还有东航,跟波音公司合作了好多年,为了采购波音飞机,每家都付了 30 到 40 亿美元的预付款。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以往这么做是为了保证订单能顺顺利利执行,可现在中美贸易摩擦一爆发,这笔钱就卡在那儿了。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几十亿预付款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暂时放在指定账户里,由双方一起监管。
要是谁贸然动用这笔钱,可能会引发更多争议,让本来就复杂的局面变得更难收拾。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双方协商抵扣或者直接退款。
但要实现这个,得有个前提,就是中美贸易关系缓和才行。
可现实是,现在两国在航空贸易上的关系特别紧张,一时半会儿很难缓解。
美国对咱们中国的航空产品加征了 125% 的关税,咱们中国也采取了对等的反制措施,双方在关税问题上互不相让,这让贸易谈判变得特别不确定。
就算真要协商,那也涉及到特别复杂的法律流程。
双方得坐下来,把之前签订的采购合同一份份拿出来审查,从预付款条款、订单变更,再到违约责任等各个方面都得梳理清楚。
这里面的工作量太大了,而且各方的利益诉求又不一样,想要在短期内达成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结果,简直比登天还难。
就像有业内人士分析的那样,如果双方进入仲裁程序,光是法律费用,可能就得花掉预付款的 5%,这无疑是让本来就严峻的局势变得更糟糕了。
对波音而言,中国曾是最稳固的 "粮仓"。
在贸易战还没打响的日子里,波音每生产出来五架飞机,就有一架会飞往中国,北京大兴机场的停机坪上,波音蓝曾占半壁江山。
但如今的形势,对波音而言可不太妙。
2025年计划交付给中国的52架飞机,眼瞅着前四个月就只送出去18架,剩下那34架飞机,
就像悬在波音头上的定时炸弹,不知道啥时候就爆了。
而且,这情况要是再恶化下去,未来两年要是有百架订单转移到别的地方,波音每年可就要少掉120亿美元的收入,相当于它市值的18%,这对波音的打击可太大了。
从财务报表就能看出波音现在的困局,那警报早就拉响了。
2024年的财报数据一出来,大家都惊了,波音的营收跟2019年的峰值比起来,直接跌了41%,而且已经连续五年亏损,累计亏损金额高达390亿美元。
关税战更是让波音的处境雪上加霜。
飞机租赁巨头GECAS发出警告,每架737Max的生产成本会增加3500万美元,这对波音本就脆弱的生产线来说,简直就是要命的消息,生产线很可能就直接停摆了。
不光财务方面压力大,波音在供应链上也面临着致命危机。
大家都知道,波音的生产线那可是横跨全球27个国家,一架飞机上300万个零件,来自1.5万家供应商,这就像一个庞大又精密的机器,哪一环出问题都不行。
前阵子,日本的碳纤维价格突然涨了25%,中国的铝合金供应也断了,德国的航电设备价格提高了18%,这一连串的变动,让这条原本运转顺畅的产业链出现了各种问题。
还有更危险的情况,稀土在航空发动机制造中起着关键作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
要是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波音飞机发动机叶片的生产可就要陷入瘫痪了。
像之前就有新闻报道,因为一些原材料供应和价格问题,波音的部分生产计划已经被迫推迟,这对波音的声誉和市场份额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如今这一系列危机要是处理不好,波音未来的日子可真不好过啊。
被退货的飞机该怎么办呢?
波音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市场,得到的却是尴尬回应。
越南航空 CEO 说 "愿意考虑",但转头就和空客签了 30 架 A321neo 订单;
印度航空的“接盘”请求更像玩笑 —— 这家连飞行员训练模拟器都要租赁的公司,哪来 400 万美元改装费?
更何况,原买方的“转售否决权”像道铁闸,让波音的转卖计划寸步难行。
更麻烦的是机型争议。
马来西亚航司对 737MAX 的安全疑虑挥之不去,狮城航空 2022 年的事故报告还躺在国际民航组织的档案里。
而在印尼,当地多家航空公司也纷纷表态,对接收有安全争议的波音客机持谨慎态度。
在东南亚这片市场,波音面临的不仅仅是订单流失,更是信任危机。
从波音工厂到中国商飞园区,从关税清单到适航证书,这场博弈教会我们一个硬道理:在科技竞争的赛道上,真正的底气来自自主创新的硬实力。
当 C919 的航线延伸到更多国家,当全球航司的采购单上 "中国制造" 越来越多,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突破,更是一个国家在高端制造业的破茧重生。
贸易摩擦的风雨或许还会继续,但正如航空发动机必须经历高压测试,中国航空工业的崛起,终将穿越云层,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参考来源: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