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如何更好满足幼有所托这个“刚需”

为婴幼儿提供家门口多形式普惠托育服务,推进有条件的幼儿园提供托育服务,推动用人单位办托……近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相关意见,明确2025年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

幼有所托承载着社会期盼。长期以来,“3岁入园”一直被很多家长视为“松口气”的时间节点,在此之前的“小小孩”由谁看顾却是道难题。特别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工作与家庭着实难以平衡,如果家里老人不能搭把手,就得花费不少钱请保姆带娃,里外里的“压力山大”。这个意义上,相关部门联合发布意见,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值得点赞。

近年来,从制订印发托育机构设置标准、管理规范,到各地陆续出台扶持措施,我国托育服务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新模式新业态正不断涌现。“想托没处托”的问题有所缓解,但“有托不敢托”的现象仍然明显,托位总体供给不足的同时,现有托位还出现了部分空置情况。有调查显示,大部分家庭希望能够将孩子送往“居住点普惠托育点”。而从现实来看,市场上的普惠性托育机构占比较低,资源分布不均;很多家长又对民办托育机构的师资力量、专业能力、费用成本持“观望态度”。此外,民办机构自身也面临成本管控难、运营难等生存困境。供需不对位其实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构建更完善的婴幼儿照料服务体系是社会“刚需”。目前在政策引领下,各地仍在继续探索。以北京为例,积极推进家门口的托育点建设,“街道托儿所”利用社区免费场地办托,不仅接送便捷,且能实现轻资产运行;建成集托育及研发、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公立托育中心,既有全日托、半日托等多样化的托育模式,又有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托大班、混龄班、乳儿班等班级设置……未来,期待相关部门继续整合多方资源,引导多元主体发展多样、可靠的托育服务。

“爸爸妈妈去上班,我去幼儿园……”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期待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同向而行、协力共担,一起共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图源: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0

标签:育儿   婴幼儿   家庭   社会   机构   孩子   乳儿   日托   幼儿园   双职工   家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