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远近闻名的月饼小镇,东安大盛镇拥有10余家月饼生产企业,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

来源:【新湖南云】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陈俊宏 邓志宇 唐桂海

中秋临近,东安县大盛镇的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饼香。作为远近闻名的月饼小镇,大盛月饼饼皮酥脆、饼馅香甜软糯,深受食客喜欢。

走进大盛镇刘二姐月饼加工间,木槌捶打声与芝麻香气交织。在桌子前,90后非遗技艺传承人刘增运正对着镜头直播月饼的制作流程。在他的手中,4两6钱的面皮精准包裹着5两4钱的馅料,再经手工揉制、捶打压型、印字、烘烤等工序,一块沉甸甸的月饼便新鲜出炉。

在大盛镇,有10多家月饼生产企业,各企业各具特色,而刘增运家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代代相传的古法技艺。

“我家的月饼主要特色是融入了古法制作的麦芽糖,麦芽糖制作的过程大概需要十三天的时间,从谷子制作成糖,再跟面粉融合做成月饼。”东安县大盛镇刘二姐土特产店主理人刘增运介绍道。

与市面上精致小巧的月饼不同,大盛月饼每个重达一斤。这“一斤重”的体格,传承着当地人的生活智慧。相传明末时期,大盛人上山劳作时,带一块月饼便可充当两天口粮。后来这一特色延续为中秋习俗,一家人围坐分食一块月饼,象征团圆美满。

时光在流转,大盛月饼“大而实”的特质却代代延续。2019年,大盛月饼制作技艺入选永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让这颗老月饼有了官方认证的文化身份。

“我们大盛人每年中秋节都有全家围坐在一起分食月饼的习惯,他们家月饼我经常吃,味道确实不错,这次呢我也特意买了30斤月饼,准备十一返校的时候带回去给我同学们尝尝我家乡月饼的味道。”顾客黄雨慧说道。

如今,老手艺遇上了年轻人,大盛月饼焕发出了新活力。2017年回乡的刘增运,接过父辈技艺后便思考如何让“土月饼”走得更远。他设计出竹篮礼盒、复古牛皮纸盒等包装,将“老味道”“团圆”等民俗元素融入外观,同时还搭建起了直播间,通过实时展示手工制作细节,努力扩展线上销售渠道。

“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卖出了5000多斤月饼了。”刘增运说。

从分散作坊到产业集群,大盛月饼已形成规模效应。目前全镇拥有10余家生产企业、300余名从业者,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香甜的月饼,不仅成为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后大盛镇的新名片,更带动了本地花生、芝麻等农产品种植,串联起“原料种植—手工制作—电商销售”的富民链条。

“要让非遗从节庆符号变成日常消费,从地方特产变成文化IP。下一步,我镇将推动月饼与非遗深度融合,依托数字乡村建设,积极拓展线上营销与年轻消费市场,让承载乡愁的月饼成为‘网红文化新产品’。”东安县大盛镇党委副书记左凌枫表示。

来源:东安县融媒体中心

本文来自【新湖南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6

标签:美食   月饼   东安   远近闻名   年产值   小镇   东安县   技艺   湖南   麦芽糖   味道   永州市   香甜   文化   团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