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VS日本:一场老师暴打学生的海战(历史上的今天)

各位看官,今天咱们聊一场“稳赚不赔”的仗——不是炒股,不是买房,是打仗!谁说战争不能“旱涝保收”?663年8月27日,大唐水军指挥官刘仁轨就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什么叫“用最少的兵,打最狠的仗,赚最大的面子”!

【一、背景:朝鲜半岛的“三国杀”】

朝鲜半岛上,新罗、百济、高句丽这仨兄弟,从汉朝开始就是中原王朝的“铁杆粉丝”。汉武帝设四郡,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建朝鲜,都是老黄历了。但到了唐朝,高句丽和百济联手欺负新罗,新罗哭唧唧找唐朝告状:“大哥,他们打我!”

唐朝一拍桌子:“谁敢动我小弟?”

于是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轮流上门“教育”高句丽,可惜效果一般。直到唐高宗时代,一个叫刘仁轨的文武双全大佬登场,局面才彻底逆转。

【二、白江口:中日第一架,打得像“教学局”】

刘仁轨带着唐朝和新罗联军,兵分两路进攻百济的周留城。结果在半路白江口,撞上了日本水军。

日本当时刚搞完“大化改新”,学了唐朝十几年制度,就飘了:“老师?我来挑战一下!”

唐朝:“你作业抄明白了吗就来打架?”

日本战船一千多艘,兵力五万;唐朝一百多艘船,七千多人。

结果呢?四场海战,唐军四战四胜,把日本打得“江水尽赤”,连岸上的日军听说败了,直接撒丫子跑路。

网友辣评:“这是史上最早的学生挑衅老师反被吊打现场。”

【三、日本为啥非要来凑热闹?】

1. 野心膨胀:岛国通病,总想上岸。日本早在白江口之前两百多年就在朝鲜半岛刷存在感,甚至和百济搞“朝贡关系”。

2. 转移矛盾:日本当时国内权臣割据,天皇中大兄杀了权臣苏我入鹿,但地方豪族还不服管。于是他想:“干脆带你们去打唐朝!赢了我是英雄,输了削弱你们,稳赚不赔!”

结果……赔得裤衩都不剩。

【四、战后日本:打不过就加入!】

日本战败后的操作堪称“逆袭模板”:

1. 疯狂建防御工事:两年修三道防线,生怕唐朝打上门。唐朝派使者来缓和关系,日本:“你不是皇帝派的?不见!”(其实是怕间谍)

2. 彻底躺平做学生:战前日本只派过4次遣唐使,战后规模暴涨到每次四五百人,把唐朝的制度、文化、喝茶写诗全搬回家。

比如遣唐使吉备真备,仿汉字搞出“片假名”;井真成甚至因为学习太刻苦,见完唐玄宗就累病去世(真·学渣泪目)。

还有晁衡(阿倍仲麻吕)和鉴真东渡的故事,都是这场战争后中日文化交流的“售后福利”。

【五、历史的反转:输仗赢未来?】

白江口之战,日本惨败,但却因祸得福:

国内改革阻力消失,大化改新彻底推行;

全面学习唐朝,实现文化升级;

甚至一千年后黑船事件中,日本同样“打不过就学”,迅速崛起。

网友总结:“日本的传统艺能——输得越惨,学得越狠。”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日本虽败,却卷成了唐朝的“终身VIP学生”。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稳赚不赔”,不是打赢每一仗,而是从每一仗中学到点东西。

(当然,像日本这样“学费”交得这么惨的,也是独一份了!)

如果你是唐朝皇帝,会接受日本“打不过就加入”的操作吗?欢迎评论区拍砖!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8

标签:历史   大唐   海战   日本   老师   学生   唐朝   新罗   朝鲜半岛   权臣   水军   战后   艺能   乌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