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与体重的关系被发现:老年时,“微胖”体重刚刚好,你达标没

过去总听老人家念叨,千金难买老来瘦,觉得瘦点就能活得长点,避开高血压糖尿病那些麻烦。

可这些年科学界翻出不少数据,颠覆了这想法,尤其是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轻微超重反而成了护身符。

研究显示,体重和寿命的联系远没那么简单,特别是六十岁以后,保持点肉感的身体,更能扛住岁月的风霜。

​肥胖悖论在医学圈里闹腾了好一阵子,指的就是在某些人群中,胖点的人居然死亡风险低。针对老年人,这现象特别明显。

国外多项系统回顾分析了上百个队列研究,涵盖几十万样本,发现超重或轻度肥胖的老人,短期存活率更高,尤其在面对心血管病或慢性病时。

比如,有些调查追踪了七十岁以上群体,超重者比正常体重者十年内死亡概率小,日本那边也类似,体重稍重不影响寿命,还可能帮着多活几年。

这不是鼓励大家胡吃海塞,而是提醒,瘦过头在老年阶段风险大,因为营养储备少,免疫力弱,容易感染或手术后恢复慢。

中国疾控中心施小明团队做了项大工程,从1998年到2018年,跟踪了两万七千多名八十岁以上老人,平均年龄九十二点七岁,收集他们的BMI、腰围、死亡年龄和原因。

结果呢?BMI在24到31.9之间——这区间从超重到轻度肥胖——的老人,全因死亡率最低,心血管和非心血管死亡风险也最小。

具体讲,BMI每涨1,死亡风险降4.5%,到28左右时,风险底谷。腰围也关键,每增5厘米,风险降3%,但最好别太粗,细腰微胖组合最优。

这团队后来在2024年欧洲心脏杂志上发文,用基因数据验证,因果关系清楚:高BMI低腰围的老人,活得长。 ​

再看国际视野,欧洲科学家汇总数十万老年样本,BMI稳在25附近的人最长寿。 澳洲研究也说,七十多岁人群中,超重者存活优势明显。

微胖身体有缓冲,面对流感肺炎时,不易倒下;做手术,恢复力强。

相比之下,太瘦的老人,肌肉少,骨密度低,摔一跤就骨折,住院风险高。BMJ的一项meta分析,纳入两百多项队列,证实体重过轻死亡风险升,而超重在不吸烟老人中关联弱。

肌肉流失是关键一环。正常人三十岁后肌肉年减1%,四十岁加速到8%,代谢慢,营养吸收差,导致虚弱。肌少症来了,力气弱,行动慢,跌倒多,最终影响寿命。

国内六十岁以上老人,营养不良率12.6%,很多人中招。 低体重老人常见肌少症,活动受限,死亡风险增。

那怎么算微胖?BMI公式简单:体重公斤除身高米平方。中国标准,正常18.5到24,但老年宜上移到20到25,甚至28。 比如一米六老人,体重五十到六十公斤间,就在甜区。别急着变,每年体重调5%以内,稳扎稳打。

保持微胖,得靠实打实的生活调整。蛋白质是肌肉原料,多吃奶蛋瘦肉鱼虾豆制品,配蔬果均衡。抗阻运动管用,举哑铃、深蹲、游泳,每周几次,专业指导避伤。 丹麦研究还说,重训强化神经,抑制流失。 微胖不是胖肚子,大腿围每增5厘米,死亡率降,肌肉多就好。

坚持微胖的老人,往往精神头足,生活有滋味。

算算你的BMI,六十岁后,微胖或许是福气,你那数字在区里吗?​

参考资料

曹淑芬.保持稳定体重的老年女性寿命较长[J].家庭医学,2024,(04):3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5

标签:养生   体重   年时   寿命   关系   发现   老人   风险   肌肉   腰围   老年   肥胖   欧洲   死亡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