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慧,你脸色怎么又这么差?是不是空调又吹多了?”
“唉……最近老是觉得头晕、没劲,早上起来腿还有点沉。”
说这话的是58岁的阿慧姐,退休后一直在家帮女儿带娃,生活也算规律。可自从进入三伏天,明明没干啥重活,却总感觉整个人都提不起劲来。
“我看你这就是体内寒湿太重,阳气不足。”邻居老李头蹲在凉椅上,一边扇着蒲扇,一边说。
“可现在天热成这样,不吹空调热得受不了……”阿慧有点无奈地说。
“热归热,可这时候不调理阳气,到秋冬一准受罪。你去我屋里看看,灶台上那锅水,一天一碗,三伏天喝它,比啥补药都好。”
阿慧一边听着一边挪了过去,揭开锅盖,一股淡淡的姜香味扑鼻而来。
三伏天是天气最热的时候,为什么反倒最适合“补阳气”?
一、三伏天,别只想着防暑,这几件事更关键!
说到三伏天,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热”,但真正让老中医操心的,不是“热”,而是“虚”。
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若此时人体内阳气却不足,就容易被暑湿侵袭,加重寒湿困体,诱发各种慢性病。
尤其是像风湿、关节疼、老寒腿、慢性胃病、宫寒、怕冷、疲劳这些毛病,在三伏天其实最容易“根除”,前提是你调理得当。
你要是每天贪凉、久吹空调、不动弹,反倒会把体内寒湿封住,阳气散不出来,湿气排不出去,身体越来越虚。
那三伏天到底该怎么调理?最好的方法其实不是进补大鱼大肉,而是从喝一碗水开始。
二、三伏天常喝“姜枣水”:简简单单,却是调阳祛湿的好帮手
老中医一直提倡“药食同源”,生活中最平常的一些食材,用得好就能变成最天然的“养生药”。
这个“姜枣水”做法特别简单:
生姜2-3片+红枣2-3颗+冰糖2-3克+清水500ml,小火煮开后焖5分钟即可,每天早上空腹喝一碗,或下午四五点喝也可以。
来看看它的好处到底在哪:
1.生姜:温中散寒,唤醒阳气
生姜是最常见的祛寒“明星食材”,它能温中、暖胃、发汗解表。适合体内有寒、脾胃虚寒、手脚冰凉的人。
三伏天虽然气温高,但室内空调温度低,再加上不出汗,体内寒气反而容易囤积。
这个时候喝点姜水,就像给体内的“阳气之火”添了一把柴。
2.红枣:补中益气,安神养血
红枣入脾、胃经,有很好的补气养血作用,很适合疲劳乏力、气血不足、睡眠不好的中老年人。
女性朋友尤其适合加点红枣来调理寒性体质,增强抵抗力。
3.冰糖:调和口感,润肺生津
别小看这一点冰糖,它能平衡姜的辛辣,也有润肺止咳、调和五脏的作用。放一点即可,不建议多。
4.喝法贴士
·早上空腹喝,效果更佳,有助于阳气升发。
·坚持喝7-15天,对手脚冰凉、宫寒、体湿、关节不适等问题都有帮助。
·不适合的人群:实热体质、上火严重、孕妇不宜长期喝。
三、除了喝水,按对穴位也能帮你养阳祛湿
光喝水虽然有帮助,但若能配合中医穴位调理,效果会更好。
下面这几个是“养阳祛湿穴”,在三伏天每天按一按,通经活络、升阳祛湿效果加倍。
1.足三里——补气强身第一穴
位置:膝盖下方四横指处,胫骨外侧
作用: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增强体力
方法:每天按揉3-5分钟,力度适中,以酸胀感为宜。
2.关元穴——补阳强肾好帮手
位置:肚脐正下方三横指
作用:补肾固本、调气血、祛寒湿
适合手脚冰凉、腰膝酸软、宫寒人群。早晚各按1次,每次5分钟。
3.三阴交——女性养血排湿好穴位
位置:内踝尖上三横指处
作用:调脾肾肝三经,对妇科问题特别有帮助
女性朋友如果有宫寒、痛经、失眠等问题,按这个穴非常有用。
4.太溪穴——调肾祛寒强阳气
位置:内踝后方与脚跟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养肾气、驱寒湿,对年纪大的朋友也特别适合。可早晚热敷或按压。
小结
三伏天虽然热,但更是调理体质、补阳祛湿的“黄金窗口期”。你可以坚持每天喝一碗“姜枣水”,加上适当按摩几个关键穴位,让身体自己恢复阳气、排出寒湿。
养生从来不是难事,就看你愿不愿意每天为自己多花几分钟。别小看这一碗水、一双手,三伏天调好了,整个冬天都少生病。
来源:青岛广播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蓬莱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07-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