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8日)上午,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经开区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200余家企业携1500余件展品参展,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数量创同类展会之最,成为本届大会的“顶流”。
打拳击、分拣物品、工厂搬运......今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人形机器人是毫无疑问的“顶流”。50多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参展,相比去年翻了一倍,创同类展会之最。其中,优必选带来的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是新品首发,成为新晋工厂“打工人”。
Walker S2正在搬运物品/记者拍摄
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介绍,针对工业场景,Walker S2从S1的人工充电方式进化为双电池自主换电,成为全球首个自主换电的机器人,2-3分钟就能够完成一次换电,将续航能力提升到7✖️24小时,提高生产效率。此外,Walker S2拥有左右转120度的灵活的腰身,能够实现从地面到地上1米8范围内的全场景作业覆盖能力,也就意味着它可以搬运地面上的物体,也可以把物料放置到高处货架。
天工2.0正在分拣物品/记者拍摄
在全球首个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的调度下,人形机器人天轶2.0开始为展区通电并进行电力巡检,旁边的天工2.0完成流水线工业零部件分拣,灯泡质检区的机械臂自动识别灯泡的好坏,另一侧负责搬运的天工2.0穿梭于两个不同区域转运物料,机械臂负责将物品打包封装……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区,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业场景多本体、多任务协同工作演示正在进行。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技术官唐剑介绍,这是人形机器人产业落地的生动展示。“慧思开物利用一个多模态的大模型完成整个工作的规划和调度,在每一台机器人的本体上都有一个具身智能体,接受大脑分发的子任务,并且调用不同的技能完成各项工作。”
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记者拍摄
面对不断移动的障碍物,天工2.0能够灵活、精准地避障且继续规划路线,唐剑表示,这种“自主导航”能力对于双足人形机器人颇具挑战。“此前不管跑步、跳舞还是打拳,机器人被诟病最多的就是有遥控器操作,但全自主导航就做到了没有遥控器,只靠机器人通过摄像头和激光雷达这套多模态视觉感知系统,实时识别环境和物品,规划路径。”此外,唐剑透露,目前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已经实现小规模量产,今年将在北京亦庄建成中试工厂,届时产能将达到每年1000台。
长木谷骨科手术机器人/记者拍摄
同样新品首发的是长木谷带来的骨科人工智能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长木谷董事长张逸凌博士表示,这一技术是全球首创,能够缓解骨科手术医疗资源紧张的现状。“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门槛高,但这套手术机器人系统可以在术前用人工智能技术制定很精准的三维手术计划,术中通过数字脑、数字眼和数字手进行精准定位、执行,模拟资深骨科专家的多年经验,将手术时间从原来的三个小时缩短到半个小时。”
张逸凌说,借助这一手术机器人,手术创口能从10~15厘米缩短至少三分之一,出血量减少,患者的康复时间从一周缩短到当天下地行走、次日出院,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科技的红利。此外,目前手术机器人的使用还处于“人机结合”阶段,需要医生操作,机器人搭载的人工智能也在不断学习医生的手术经验。“我相信在未来的5~10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一定能率先迈入到纯智能自主的手术机器人行业领域。”张逸凌说。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持续到8月12日,有200余家企业携1500余件展品参展,100余款首发新品。公众可通过“世界机器人大会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记 者 赵明聪 编 辑 朱艳婷 主 编 程 艳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