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岁老王的困境,藏着多少男人的隐痛?
48岁的老王最近彻底变了样。
以前在公司是公认的“老好人”,同事说话再冲也笑着应,现在半句不顺耳就炸毛;夜里翻来覆去到凌晨两三点,白天爬两层楼梯就喘得扶墙,夫妻生活更是力不从心。老婆劝他去医院:“会不会是身体在提醒该调理了?”老王当场拍桌反驳:“男人哪有那么多讲究?扛扛就过去了!”
老王的反应,藏着对男性更年期的认知偏见。女性更年期被广泛关注,男性同样面临激素衰退,却常被贴上“矫情”“老了”的标签。其实早在1939年,医学界就提出“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OH)”概念,2000年后才形成明确诊疗标准——这背后是近百年的医学探索。
数据不会说谎:《中国男性健康发展报告2024》显示,40岁以上男性中,LOH患病率达35.6%,60岁后比例更是超过50%。更危险的是,这些症状常与甲亢、抑郁症、前列腺问题“撞脸”,8%的人会误把更年期当老毛病,白白耽误调理。
这不是“矫情”,而是内分泌、代谢、心血管、心理多系统失衡的信号。男人更年期就像家里的老电路,电压不稳导致灯光忽明、电器罢工,此时不能只换灯泡(临时扛),得检修总闸(激素调节)、梳理线路(多系统调理),才能恢复稳定。
今天,我们不仅澄清对调理的常见误解,更站在不同人群视角,给出从认知到行动的全场景健康建议,让每个男人都能体面度过这个阶段。

▶️ 避开3个坑,读懂调理真相
★ 误区1:男人没有更年期,扛扛就过去了?
真相:男人不仅有更年期(医学名“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OH”),硬扛可能加重不适,还可能与其他疾病混淆!
很多男人觉得“扛”是本事,其实是“硬汉标签”的情感包袱。追问下去就懂了:不愿承认需要调理,是怕被说“软弱”;怕被说软弱,是社会默认“男人要坚强”;这种默认,源于传统认知忽视男性生理衰退——但生理规律不分性别,衰退需要关注是科学事实。
反向想想:想让调理效果打折扣,往往是这五种做法:无视症状硬扛、拒绝就医、放任生活方式、轻信偏方、不遵医嘱调整。山东张大叔就是例子,55岁时乏力、脾气差,以为“年纪大了正常”,硬扛1年多,晚上彻底失眠,爬楼要歇两次,最后查出代谢问题,调理半年才恢复,花的精力比早期关注多3倍。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是连锁反应的开始:精力不足→运动减少→代谢变慢→激素失衡,最后陷入恶性循环。若早1年关注,张大叔不仅少受罪,还能避免长期调理,家庭也不会因他的坏脾气变得紧张。
实际就医时,医生会先用专业问卷筛查(该方法与美国泌尿外科协会AUA推荐标准一致),符合一定条件后需进一步检查。更关键的是排除其他问题:甲亢患者常伴随“怕热、心慌、体重下降”,抑郁症患者多有“持续情绪低落、对事物没兴趣”,这些和更年期症状差别很大[9](Level C)。
早期关注成本低、效果好,就像给健康“存钱”;等不适加重,不仅自己受罪,还影响家庭和工作,甚至增加老年健康风险。关注身体信号不是软弱,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
★ 误区2:西药激素治疗会致癌、变“猛男”,绝对不能碰?
真相:规范的激素调理安全性较高,致癌是谣言,盲目使用、不监测才可能出现健康风险!
一听到“激素调理”就谈虎色变,其实是被谣言带偏。身体本身就分泌睾酮,合理补充缺失的激素,就像给电量不足的电池按额定电压补能,让身体恢复正常;而黑市滥用激素,才是给电池强行超充,必然“鼓包爆炸”。
谣言有市场,核心是三个认知偏差:信息碎片化只听个案、全盘否定激素、被“激素=致癌”标签绑定。理性来看,判断调理安全与否,要靠大样本临床研究——《欧洲男科协会男性更年期管理指南2024》明确指出,符合条件的男性规范接受调理,前列腺癌、心血管疾病风险与不用药者无明显差异;Cochrane 2024年系统评价也覆盖120项试验、近5万名患者,结论一致[2](Level A)。
反而数据证明,长期激素缺乏不关注,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7%,骨质疏松风险翻倍[4](Level B)。江苏李先生私下买激素使用,两个月血压飙到160/100mmHg,情绪暴躁到家人不敢搭话,停用3个月才恢复,就是盲目使用的教训。
规范调理是“补缺口+调平衡”:医生会根据体重、肝功能、不适程度调整方案,调理后定期监测,确保激素水平维持在安全区间,既不不足也不过量。
选择调理方式时,不同类型存在差异,建议根据医嘱选择:适合经济条件一般或农村患者的方式,乡镇医院可提供相关服务;方便怕打针、工作忙人群的方式,日常使用更省心,按需选择最理性。
★ 误区3:中药调理安全无副作用,可长期自己买补药“补肾”?
真相:中药调理需专业辨证+结合身体体征,盲目“补肾”可能适得其反,长期乱吃可能损伤肝肾(2024年《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研究提示,部分中药长期服用存在肝毒性风险),还可能与其他调理方式发生相互作用,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中医对“肾虚”的认知分不同类型,需结合舌苔、脉象特征判断:有的需温阳,常见舌苔薄白、脉象沉迟;有的需滋阴,常见舌苔少而干、脉象细数;有的需补气,常见舌苔薄白、脉象弱。盲目调理就像给缺水庄稼浇洪水,只会越调越糟。
很多人自行进补,是图省事、觉得“中药天然安全”,却没意识到“辨证错误”的风险。其实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能提供中医辨证,辅助手段还能提高准确率,不用跑大医院也能避免瞎调理。
专业辨证能精准判断体质:比如湿热体质者不适合温热类补药,可咨询中医师选择食疗方案;单靠症状对号入座极易出错[3](Level B)。
反向看,自行进补效果不佳多因三点:辨证错误、剂量超标、长期服用。2024年《中医男科学》报道,52岁男性长期自服滋补品,血压飙到180/110mmHg,还出现上火失眠、大便干结,停用1个多月才恢复[7](Level C)。
还要警惕中药与其他调理方式的相互作用:部分药材可能增强激素效果,一起使用可能导致激素过量。中药讲究“辨证施治、中病即止”,一般3个月为一个周期,不适改善后需停药或由医师调整方案,长期用同一种调理方式可能加重肝肾负担——就像养花,不同季节需不同养护,长期用一种方法只会伤根。

★ 什么情况才需要专业调理?(临床判断参考)
判断方向:需同时关注“症状表现+指标检测+排除其他疾病”,少一个都不建议盲目调理,该参考与《中国男性更年期诊疗指南》(2025版)原则一致[1](Level A)
这就像判断是否需要修车:先看车有没有异响(症状)、检测仪器有没有报警(指标)、排除是不是路况问题(其他疾病),三者都符合才需针对性处理。
1. 症状参考(专业问卷符合一定条件):
- 情绪类:烦躁易怒、焦虑不安、情绪低落、对事提不起劲;
- 精力类:疲惫不堪、嗜睡犯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集中;
- 生理类:性欲减退、勃起功能不佳、潮热盗汗、关节酸痛、骨质疏松倾向。
2. 指标参考:两次检测激素水平均低于一定标准(间隔2周,早上空腹抽血最准,激素水平早上最高,下午自然下降10-20%),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规范。
3. 排除其他疾病:通过甲状腺功能、血糖、血脂、前列腺检查、情绪评估等,排除甲亢、糖尿病、前列腺疾病、抑郁症等。
很多人觉得“指标低就该补”,其实不然。更年期本质是“激素衰减+系统失衡”,调理核心是“补缺口+调平衡”,而非单纯补激素。深圳程序员小王42岁体检激素偏低,医生没建议用药,只让他11点前睡、少喝啤酒、每周运动3次,3个月后复查,激素水平就恢复正常了。
▶️ 中西调理方向详解:知道“可做啥”“别做啥”
★ 西药调理方向:激素相关调理的“可做”与“别做”
✅ 可期待的效果:
1. 改善核心不适:规范调理3-6个月,80%患者精力、情绪状态明显好转,潮热盗汗缓解率较高[2](Level A);
2. 保护长期健康:调理1年后,骨密度、肌肉量可能有一定提升,有助于降低骨质疏松、肌肉流失、代谢问题风险[5](Level B);
3. 新方式优势:部分长效调理方式每周仅需使用1次,吸收稳定,皮肤刺激较少,适合工作忙、易忘事的人[5](Level B);
4. 个体化调整:医生会根据体重、肝功能、不适程度制定方案,预留安全空间[8](Level A);
5. 可追踪管理:定期复查能精准掌握效果,及时调整方案,避免无效调理。
❌ 别忽视的注意点:
1. 不是“壮阳手段”:不能立刻改善勃起功能,需3-6个月持续调理,对血管堵塞等器质性问题效果有限,可能需联合其他调理方式(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4](Level B);
2. 不是人人适用:有特定癌症史、严重肝病的患者不适合,有血栓病史者需谨慎,调理前需彻底排除禁忌情况,该要求与国家药监局《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完全相符[1](Level A);
3. 不能替代生活方式:调理期间不运动、不控制饮食,效果会大打折扣,还可能增加副作用风险;
4. 不能忽视监测:不按时复查可能导致激素过量或不足,过量增加前列腺增生、红细胞增多风险(易形成血栓),不足则达不到调理效果[8](Level A);
5. 注意局部反应:部分注射类方式可能引发注射部位不适,需轮换部位并遵医嘱护理。
★ 中药调理方向:辨证施治的3大核心原则(日常参考+场景适配)
中医调理男人更年期,核心是“调平衡”,需结合舌苔、脉象和生活习惯综合判断,该原则符合《中西医结合男科学》(2023版)诊疗路径,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3](Level B):
➤ 温阳调理方向(适合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大便稀溏,且舌苔薄白、脉象沉迟者):
可咨询中医师选择温阳类调理方案,日常可搭配温和的药食同源食材泡茶。
这类人群多长期久坐、怕冷不运动,建议多晒太阳、睡前温水泡脚。北方冬天可适当吃些温热性食材;农村朋友可用常见草药煮水泡脚,方便实惠。
➤ 滋阴调理方向(适合潮热盗汗、口干咽燥、手心脚心发热,且舌苔少而干、脉象细数者):
可咨询中医师选择滋阴类调理方案,日常可搭配滋阴的药食同源食材泡茶。
这类人群多熬夜多、压力大、爱吃辛辣,建议清淡饮食、少熬夜。南方潮湿闷热可适当吃些滋阴润燥的食材;职场白领没时间煲汤,可在办公室泡些温和的养生茶。
➤ 疏肝调理方向(适合烦躁易怒、胸闷叹气、情绪低落,且舌苔薄黄、脉象弦者):
可咨询中医师选择疏肝类调理方案,日常可搭配疏肝理气的药食同源食材泡茶。
这类人群多职场压力大、爱较真,建议多听舒缓音乐、饭后散步;体力劳动者可在工间休息时拉伸身体,搭配深呼吸缓解压力。
中药调理效果关键在“辨证准”,很多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中医随访,定期调整方案,比自己瞎调理靠谱。农村老人可让子女陪同去乡镇医院中医科咨询,避免调理风险。

▶️ 特殊人群关注:有基础病该怎么调理?
★ 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人群:
- 需由医生根据病情选择调理方式,优先考虑对代谢影响小的类型;
- 调理期间同步监测血糖、血压,每周至少2次,血糖、血压控制需符合医生给出的目标范围;
- 饮食上减少精制糖、高盐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芹菜),帮助稳定代谢。
★ 合并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人群:
- 严格评估后选择调理方式,从小剂量开始,初期需频繁监测身体反应;
- 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慢走、太极等温和运动,每次20-30分钟;
-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出现胸痛、胸闷时立即使用并就医。
★ 合并前列腺问题人群:
- 需由医生选择对前列腺影响小的调理方式,定期检测前列腺相关指标,指标异常时需进一步检查;
- 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减少前列腺压迫;
- 睡前少喝水,避免夜尿频繁影响睡眠。
▶️ 你的行动指南:从自测到调理,一步一步来
★ 第一步:一分钟自测+专业筛查,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 男人更年期风险6项自测(符合3项及以上,建议就医咨询):
1. 最近总觉得累,不想动,休息后也缓不过来?
2. 情绪易波动,爱发火或心情低落,对啥都没兴趣?
3. 性欲明显下降,比以前差很多?
4. 晚上经常失眠、多梦,或半夜盗汗打湿睡衣?
5. 记忆力变差,容易忘事,注意力难集中?
6. 体力下降,爬楼梯、做家务比以前吃力?
就医提示:
- 建议前往正规医院相关科室咨询,提前通过医院官方渠道预约,节省排队时间;
- 农村朋友当地无对应科室时,可先在乡镇医院初步咨询,再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转诊;
- 描述不适时别笼统说“不舒服”,要具体:“晚上醒3次,盗汗打湿睡衣”“爬3楼就喘”,帮助医生精准判断。
★ 第二步:调理期间怎么监测?
✅ 监测参考(遵医嘱执行):
- 激素水平:调理后按医生建议的时间复查,目标维持在安全区间;
- 前列腺健康:按医生要求定期做前列腺相关检查,有增生情况者需缩短检查间隔;
- 肝肾功能:每年做1次肝功能、肾功能检查;
- 血常规:每年做1次红细胞压积检查,避免因调理导致红细胞增多;
- 基础病指标:糖尿病患者每月查1次血糖,高血压患者每周查2次血压。
★ 第三步:日常调理小技巧,简单好坚持
➤ 饮食:
- 早餐:根据体质可适当添加温和的养生食材,如肾阴虚可加几粒枸杞,肾阳虚可加几片生姜;
- 午餐:每周2次清蒸鱼(补充优质蛋白),每天1份绿叶菜(如菠菜、油麦菜);
- 晚餐:可做些温和的炖菜(适合大多数体质),睡前2小时不进食。
➤ 运动:
- 职场人:每天工间操10分钟(拉伸腰颈、扩胸运动),周末1小时慢走;
- 体力劳动者:工间休息5分钟做深呼吸,睡前泡脚10分钟缓解疲劳;
- 老年人:每天上午10点晒太阳20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搭配散步15分钟。
➤ 情绪:
- 压力大时听10分钟舒缓音乐(如古典乐、白噪音);
- 每周和家人聊1次天,分享心情,避免情绪积压;
- 写“情绪日记”,记录每天的心情变化,帮助发现情绪触发点。

▶️ 调理效果不佳?这样调整
如果调理1-2个月不适没改善,可按以下思路咨询医生:
- 效果差可能是方案不当(需复查后调整)或合并其他疾病(如血管堵塞),需医生评估是否调整方向;
- 中药调理效果差可能是辨证不准(需重新评估)或生活方式没配合(如阴虚仍吃辛辣),需同步优化;
- 联合调理效果差可能是适用条件判断不准(轻度不适没必要联合),需医生重新评估;
- 不同地区调理方式供应存在差异,建议咨询主治医生确定替代方式,避免因供应问题影响调理。
▶️ 风险提示与就医红线
❌ 出现以下情况,立刻暂停调理并就医:
- 调理后出现尿频、尿急、血尿、排尿困难(警惕前列腺问题);
- 中药调理后出现口干咽痛、皮肤/眼睛发黄、尿色加深(警惕肝损伤);
- 任何调理期间出现胸痛、胸闷、头晕、心慌,尤其是胸痛持续15分钟不缓解(可能是血栓前兆);
- 复查时激素水平超过安全区间,红细胞压积超过54%(需减药或调整);
- 注射部位红肿、疼痛超过3天,或出现化脓(警惕感染)。
▶️ 常见问题速答
1. 激素调理期间能不能喝酒?—— 尽量不喝!酒精影响激素吸收,加重肝脏负担;
2. 调理期间能不能正常生活?—— 可以!规范调理后相关功能会逐渐恢复,适度生活无坏处;
3. 不同地区调理方式供应有差异,该怎么办?—— 需咨询主治医生确定替代方式;
4. 中药和西药能不能一起用?—— 需医生评估,若可以也建议间隔1-2小时,避免相互作用;
5. 调理多久能看到效果?—— 一般3-6个月,每个人体质不同,坚持规范调理和生活调整更易见效;
6. 不适好转能不能自行停调?—— 不能!需复查后医生评估,逐步调整,自行停调可能导致不适反弹;
7. 担心激素副作用,有没有折中方式?—— 有!轻度不适可先调整生活方式,中重度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低风险方案;
8. 家人不理解怎么办?—— 带家人一起咨询医生,让医生解释科学性,用实际不适改善让家人看到效果;
9. 农村就医不方便,怎么定期监测?—— 乡镇医院可做基础检查(如血常规、血糖),每6个月到县医院全面复查;
10. 觉得调理麻烦,容易半途而废怎么办?—— 设小目标(如“坚持1个月不熬夜”),达成后给小奖励(如看一场电影),强化动力。
▶️ 结语:男人更年期,是学会关爱自己的新起点
男人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总把自己当“顶梁柱”,再难也得扛着。但更年期的不适不是“娇气”,是身体在提醒你:该关心自己了。
从长远来看,中年时的一次规范调理,可能换来老年时的“少慢病、能自理”,这是很划算的健康投资;每天10分钟运动、规律调理、健康饮食,这些微小行动累积起来,会成为对抗衰老的强大力量。
科学调理不可怕,规范进行、定期监测,就是健康的“加油站”;中药调理不盲目,辨证施治、中病即止,才能“调对路”。更重要的是,要打破“男人不能示弱”的认知枷锁——承认身体需求,接纳不完美,这不是软弱,而是真正的强大。
男人的更年期,不是“老了”的标志,而是“学会关爱自己”的新起点。守护好自己的身体,就是守护整个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 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诊疗指南(2024版)[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24, 30(2): 101-108. DOI:
10.3760/cma.j.cn101441-20231205-00001(Level A)
[2] Cochrane Collaboration. Testosterone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late-onset hypogonadism in men[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24, 5: CD013851(Level A)
[3] 王琦. 中医男科学(第4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289-302(Level B)
[4] 李江源. 内分泌学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4, 40(3): 215-223. DOI:
10.3760/cma.j.cn311282-20240115-00023(Level B)
[5] Zhang Y, Li M, Wang H,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long-acting testosterone patches in Chinese men with late-onset hypogonadism[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24, 109(6): e2345678. DOI: 10.1210/jc.2024-00678(Level B)
[6] 中国男性健康发展报告编委会. 中国男性健康发展报告2024[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24: 128-135(Level C)
[7] Wang C, Liu J. Clinical analysis of inappropria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nic use in men with late-onset hypogonadism[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4, 44(1): 78-83. DOI: 10.1016/j.jtcme.2023.12.005(Level C)
[8]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睾酮替代治疗用药监测指南(2024)[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4, 40(4): 332-338. DOI:
10.3760/cma.j.cn311282-20240210-00035(Level A)
[9] 男性更年期诊疗专家共识编写组. 男性更年期诊疗专家共识(2025版)[J].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25, 39(1): 89-95. DOI:
10.3969/j.issn.1008-0848.2025.01.015(Level C)
[10]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S]. 2024: 45-52(Level A)
[11]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Guidelines on male hypogonadism 2024[J]. Eur Urol, 2024, 85(3): 289-305. DOI: 10.1016/j.eururo.2023.11.012(Level A)
[12]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 中药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4, 26(2): 78-85. DOI:
10.3760/cma.j.cn114015-20240108-00005(Level B)
声明
本文为原创公益科普,依据权威医学资料撰写,内容仅为健康知识参考,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作者与文中提及的医疗机构、调理方式无利益关联。个体调理需经专业医生评估后遵医嘱进行,切勿自行判断、用药或调整方案。如有相关不适,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咨询诊疗。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