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上了点年纪,身边总有人语重心长地劝你:老人家,十点之前一定要上床睡觉。
仿佛一过十点还睁着眼,就像犯罪一样。但问题来了——真的是十点睡觉才是金科玉律?如果我每天十一点才犯困,是不是就注定活不长?
退休了,没了早起上班的压力,非得机械地晚上十点钻进被窝,不然就“养生失败”?
话说回来,不按这个“十点铁律”来的老人,是不是都不健康了?如果有人六十多岁了,晚上十点半还在刷视频、和朋友聊天、读书写字,是不是就已经给自己的身体判了“缓刑”?再问一句:老人到底该几点睡?这事儿有统一标准吗?
这些问题,不光你困惑,连不少搞健康科普的人也容易说“过头话”。但作为一名老年医学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医生,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睡眠这事,不能拿“几点睡”来一刀切。
有些人十点就犯困,有些人十一点才入眠,还有些人凌晨才闭眼,但白天精神头十足。这说明什么?说明生物节律不是钟表设定的,是身体自己调的。
尤其是过了六十岁以后,身体节奏跟年轻人不一样,睡得早晚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怎么睡”。
得承认一件事:睡眠结构在变。年轻时,我们睡一觉就像一趟直达列车,从深睡开到早上,醒来还晃神。
但人一老,睡眠就变成了公交车,停停走走,夜里翻个身都能醒,天还没亮就清醒。褪黑素分泌减少,神经调节变慢,这些都不是“作息不好”的过错,是生理规律。
别再拿“十点睡”吓唬老人了。真正该关注的,是你有没有掌握适合老年人的睡眠方式。熬夜当然不好,但一刀切地规定“几点必须睡”,反而可能让人焦虑、失眠,得不偿失。
我接触过不少六七十岁的患者,常常一脸紧张地问我:医生,我最近晚上十一点才睡,是不是身体出问题了?
我反问他们:你白天精神怎么样?上午犯困吗?下午能活动吗?他们一听这问题,反而愣住了。是啊,睡觉不是光看“几点上床”,还得看“晚上能否入睡、睡得好不好、白天精神状态”这三件事。
如果你六十岁以后还在纠结“十点没睡是不是养生失败”,我劝你停一停。更重要的是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点,才算真正把睡眠质量放在了心上。
第一,要尊重自己的生物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十点入睡。有人身体就适合十一点睡、七点起,照样精神饱满。
关键是你有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昼夜节律是否稳定,才是影响睡眠质量的核心。每天都在不同时间上床、起床,才是真正让身体“乱了节奏”。
第二,别把睡不着当成“病”。很多老人一晚上醒两三次,就开始焦虑,觉得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老年人浅睡眠比例本来就高,夜间醒几次再正常不过。
只要能再入睡,白天不困,就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反而是因为太焦虑,越想睡越睡不着,形成心理暗示,才是真正的问题。
失眠并不是指你醒了几次,而是你因为这种状态而感到痛苦,影响了白天的生活。如果你起床后仍然有力气做早餐、出门遛弯,那你就不是“失眠”,而是“正常的老年睡眠”。
第三,白天别太“清闲”。别以为退休了就应该“休养生息”,其实身体需要一定的活动量来维持晚上入睡的动力。
褪黑素的分泌,和白天是否有足够的光照刺激、运动量都有关系。每天坚持适量活动,比如散步、做操、晒太阳,晚上自然会更容易入睡。
褪黑素的分泌在阳光刺激下才能正常启动。很多老人白天窝在沙发上、室内昏暗,晚上当然睡不着。不是你年纪大了睡不着,是你“白天太闲晚上太兴奋”。
第四,午睡要有节制。午休可以,别贪长。很多老人午睡一两个小时,晚上十点当然不困。这就像吃了下午四点的“晚饭”,八点当然吃不下正餐。睡眠周期也有“饱腹感”,午睡别超过30分钟就好。
午睡不是不能有,而是不能“顶替”夜间睡眠。尤其是午饭后立刻躺下,容易造成胃食管反流,还会影响心率调节,反而让身体更疲惫。
第五,不要依赖药物入睡。很多老年人长期吃安眠药,其实风险不小。老年人对药物敏感,容易出现认知模糊、跌倒等问题。而且药物一旦形成依赖,哪天突然停药,反而更睡不着。
药物依赖是一个隐性问题,很多人以为只要医生开了就可以长期吃。但医生开的药也需要定期评估,不是“吃一辈子”的解决方案。真正好的睡眠,是靠生活习惯养出来的。
第六,睡前别太热闹。看电视剧、刷手机、打麻将、讨论家事,这些都容易让交感神经兴奋,难以入睡。老年人的神经调节本来就慢,睡前需要“降速”。可以听点轻音乐、泡个脚、做做深呼吸,帮助身体进入“关机模式”。
神经系统不像年轻人,刺激一下就能切换模式。老年人需要“缓冲带”,让自己从白天的节奏过渡到夜晚的节奏。就像煲汤,不能猛火收尾,得慢慢炖。
第七,卧室环境也很关键。太亮、太吵、太热,这些都会干扰深度睡眠。尤其是老年人对环境更敏感,床垫过软、被子太厚、窗帘太薄,都会影响入睡。最理想的状态是卧室光线柔和、温度适宜、通风良好。
睡眠质量不仅取决于时间长短,更和环境息息相关。很多老人住在子女家里,环境陌生、作息不同,反而越住越睡不好。适合自己的环境,才是真正的“养生福地”。
第八,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心态别太焦虑。很多人一到晚上就开始“倒计时”——我今晚一定要十点睡,不然明天就累,不然就老得快,不然就……这样反而让压力激素飙升,越想睡越清醒。睡眠不是靠“逼”来的,是靠“顺”来的。
皮质醇水平上升时,大脑进入警觉模式,怎么可能睡得着?比起纠结“几点睡”,不如告诉自己:我能躺下、闭眼,就是一种休息的开始。放松才是关键。
所以说,别再盲目追求“十点睡才养生”的标准答案了。过了六十岁,真正该做的不是“比点睡觉”,而是让自己的身体和心态都舒服地进入睡眠状态。少点执念,多点顺其自然,反而更健康。
来源:全科张福医生
更新时间:2025-09-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