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故事(七):开局王炸,库尔斯克号沉没为何没有摧毁普京?

2000年8月,刚刚赢得总统大选不过三个月的普京,正享受着他政治生涯的第一个巅峰

然而,一则来自巴伦支海的噩耗,将这位新任总统和他治下的俄罗斯,一同拖入了一场冰冷彻骨的深海危机

K-141“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沉没,是普京作为俄罗斯总统面临的第一次大考,然而,他迟缓的反应、事件初期轻佻的态度、以及面对遇难者家属时的笨拙表现

不仅令那些对他寄予厚望的人大失所望,还直接导致他执政初期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显著的支持率下跌

对于俄罗斯海军而言,这是自苏联解体以来最黑暗、最屈辱的时刻,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这场灾难性的羞辱与拙劣的公关

非但没有摧毁普京,反而阴差阳错地,为他提供了一个与那些掌控媒体的俄罗斯寡头们,正式宣战的借口

顺风顺水

2000年上半年的俄罗斯虽然百废待兴,但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充满着对新世纪的向往、与对新生活的期望

此时的弗拉基米尔·普京,正以代总统的身份,享受着第二次车臣战争胜利带来的巨大政治红利

在俄罗斯人眼中,那个屈辱与混乱的九十年代也已经彻底过去,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的时代画卷,正在俄罗斯人面前徐徐展开

3月26日的俄罗斯总统大选,与其说是一场选举,不如说是一场为新“沙皇”普京准备的加冕典礼

他在第一轮投票中,就以超52%的得票率轻松获胜,这份压倒性的民意支持,不仅让普京的执政根基极其稳固

在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时,普京也信心满满地,向俄罗斯社会许下“恢复国家秩序、重建垂直权力体系、重振大国雄风等一系列庄严承诺

与如今那些西方选举不同,普京在当时的高人气,并没有随胜选就开始步入下坡,之后几个月里,他的支持率居高不下,稳稳地维持在70%以上,俄罗斯民族复兴的愿景,似乎就在眼前

这种背景下,克里姆林宫自然也需要一场表演,来宣告俄罗斯民族的强势归来

2000年8月,俄罗斯北方舰队在巴伦支海排开阵仗,准备进行苏联解体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军事演习

其核心目的,是向世界展示那支曾拥有世界影响力的海军,正在普京的领导下重现辉煌

作为此次演习的绝对主角,K-141“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是俄罗斯海军复兴的终极象征

是当时俄军最现代化、战斗力最强的王牌之一,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帝国海军重现辉煌的幻象中时,一场毫无征兆的灾难,在巴伦支海冰冷的水下发生了

灾难

2000年8月12日是演习的关键阶段,不过库尔斯克号潜艇的任务并不复杂,按照预定,他将在上午11点30分左右

向一艘基洛夫级巡洋舰发射一枚训练鱼雷,对于库尔斯克号而言,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项目

然而,预定的发射时间过去之后,演习指挥部却没有收到任何发射成功的信号,也没有收到任何关于潜艇的例行通讯

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并且需要北方舰队联络的舰只也不止库尔斯克号一艘,这起小小的失联,起初并未引起最高指挥层的警觉

他们普遍认为,这只是一起常见的通信故障,或者潜艇为了规避侦察而进入了无线电静默

唯一察觉到发生异常的,是距离演习海域数百公里之外的挪威地震监测站,他们在当天上午

记录到了两声来自海底的巨响。第一次发生在当地时间上午11点28分,2分15秒后,又传来了一次威力大得多的爆炸

但挪威的监测站是挪威地震研究所下属民用机构,他们只知道海底发生了爆炸,对于是什么爆炸了他们一无所知,自然也无法在第一时间通报给俄罗斯政府

直到当天下午,当库尔斯克号彻底错过了所有预定的联络时间点后,北方舰队司令部才逐渐意识到,这艘潜艇一定出现了异常

当晚,一场大规模的搜索行动紧急展开,次日清晨,搜救船只在108米深的海底,发现了库尔斯克号的舰体,以及明显的损伤痕迹

作为海军专家,北方舰队的指挥官们非常清楚当潜艇在海底发生爆炸时,不管是潜艇还是船员,生还几率都基本为零

然而这两个失去哪一个,都不是他们能承担的事情,他们战战兢兢地向克里姆林宫发去报告,而此时的普京正在千里之外的黑海之滨度假,他完全没有意识到,一场舆论风暴,正在悄然袭来

舆论风暴

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刚刚上任三个月的普京,正在黑海沿岸的索契享受他的总统假期

根据克里姆林宫后来的说法,时任国防部长伊戈尔·谢尔盖耶夫在8月12日当天就向他汇报了潜艇失联的情况

但最初的报告非常乐观,北方舰队认为这只是一起“技术故障”,潜艇有能力自行解决

正是这份报告,让普京选择继续留在索契,于是在接下来的四天里,滑稽的现实出现了

全俄罗斯的目光,都聚焦在巴伦支海灾难性的救援行动上,然而俄罗斯的国家元首却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

俄罗斯民众无法理解,在国家遭遇如此重大的悲剧、118名官兵凶多吉少时,普京为何不立刻返回莫斯科指挥救援?

其实这是一个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北方舰队此时就想做一只缩头乌龟,他们认为只要不惊动普京,那么自己就能躲过事后追责

而在另一方面,当时的俄罗斯媒体,被与普京不对付的几个寡头牢牢控制,他们在掌握了最多情报之后,根本没想过通过自己的信息影响克里姆林宫的决策

只想利用这件事攻击普京,电视台先是不断播出悲痛欲绝的家属画面,煽动民众情绪

然后大力宣传挪威、英国愿意提供更先进的救援设备,将俄军方出于国家安全拒绝外援的决定,塑造成罔顾士兵生命的决策

之后还循环播放普京正在度假的视频,并发出“总统在哪里”的质问,当普京在四天之后回到克里姆林宫时,发现一切都开始失控了

善后

当普京返回莫斯科时,他面对的是一场已经全面失控的舆论风暴,在媒体的推动下,民众的悲伤

已转化为对普京政府无能和冷漠的滔天愤怒,而普京在第一时间的公关行动,则完全暴露出他不擅长处理公关危机的早期弱点

8月22日,普京前往北方舰队基地维佳耶沃,与潜艇兵家属举行了一场闭门会议

但普京并未将安抚家属、落实救援与赔偿承诺作为重点,他居然花费大量时间,用极其强硬的语言,指责以别列佐夫斯基为首的寡头正在利用这场悲剧“破坏国家和军队”

但失去亲人的家属们,根本没有心情听普京在这里分析背后的逻辑,这场会议最终在他们的哭喊和质问中失控

而普京的强硬言论也被媒体传递给了全国,这进一步强化了他“冷酷无情”的形象,但这次公关危机并没有摧毁普京

这是因为普京本人只是不善言辞,而并非冷酷无情,事实上媒体没有着重报道的是,就在普京出席闭门会议的同一天

他就在另一个场合宣布了初步的赔偿方案,承诺将向每个遇难者家庭支付相当于其十年薪水的抚恤金,以及额外的住房和福利补助

同时宣布承诺“找到每一个人”,将不计代价地打捞库尔斯克号的残骸与遇难官兵的遗体

这些承诺并非缓兵之计,普京的行动极其迅速,四天之后,普京就签署总统令,授予根纳季·利亚钦艇长及117名艇员荣誉勋章,并安排抚恤金支付

在同一时间,普京力排众议,坚持必须打捞潜艇残骸,并展开国际招标

最终,普京政府花费约1.3亿美元的巨款,成功打捞出库尔斯克号潜艇的残骸,而且成功在巴伦支海海底找到了115名遇难官兵的遗体

除爆炸中心的遇难者已经无法找到之外,普京几乎百分之百地兑现了对遇难者家属们的承诺

这些迅速而有效的行动,不仅完全修复了普京在危机初期受损的信誉,同时向俄罗斯社会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这位新总统虽然不善言辞,但言出必行

到2001年底,普京已经完全走出了危机的阴影,其民意基础甚至超越了当选前后的最高点

不过对库尔斯克号的妥善处理,并非普京支持率居高不下的核心原因,库尔斯克号事件对普京来说最大的价值

是为他提供了一个针对寡头下死手的完美政治借口,与寡头之间的博弈与对寡头的清算,将会是普京巩固权力的,最关键的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6

标签:历史   库尔斯克   开局   故事   俄罗斯   潜艇   克里姆林宫   寡头   舰队   总统   挪威   遇难者   家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