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若没有元朝,中国将变成另一个分裂的欧洲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说起元朝,很多人脑海里闪现的都是蒙古铁骑、四方征战的画面。可元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远不止于武力征服。

那场历时不到十年的统一战争,竟结束了长达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将一个四分五裂的中国重新粘合起来。

你可能从未思考过:若没有元朝这段统一,今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像欧洲那样成为几十个互不统属的独立国家呢?

中国差点变成"东方欧洲"

说起元朝之前的中国,那真是一盘“散沙”。

北宋灭亡后,中国已经持续分裂了近四百年。

北方先是辽国占据,后来金国崛起,还有西夏国在西北一带称王称霸。

南方则是南宋苦苦支撑,加上各地的割据势力,中国被切割成好几块。这种分裂局面可不是闹着玩的。


想想看,从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到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这期间整整过去了372年!

要知道,这比美国建国至今的时间还要长。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国南北不仅政治分离,连文化、经济都开始各自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

北方地区在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军事化色彩浓厚,行政体系简单粗暴,经济以畜牧和农业为主。

而南方在南宋统治下,商业和手工业蓬勃发展,出现了像临安(今杭州)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文人雅士聚集,文化繁荣。


这种情况跟欧洲何其相似!欧洲自罗马帝国灭亡后,就一直处于分裂状态,形成了众多小国并立的格局。

如果中国的分裂再持续下去,很可能也会形成类似欧洲那样的政治版图——各地区逐渐形成独立的文化认同和政治实体,最终变成互不统属的多个国家。

就在中华文明面临严重分化危机的时候,元朝横空出世,改写了历史。

真正要的是大一统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即汗位,建元中统。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今北京)。

但别以为他只是换了个名号继续打打杀杀,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心里有着更宏大的蓝图。

忽必烈打南宋不是简单地想扩张地盘,而是真心实意要实现大一统。

你看他1271年建国,1276年就攻下南宋都城临安,接着马不停蹄地推进各项制度建设。


1277年,南方刚稳定,他就开始建设南粮北运海运体系,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要把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解决北方长期的粮食不足问题,真正实现南北经济互补。

1279年崖山之战后,南宋最后的抵抗力量被彻底消灭,中国终于在元朝统治下实现了完全统一。

忽必烈没有停下脚步,立即着手全国性的制度建设。

1280年,他派遣"河源考察团"去测绘黄河源头。这可不是闲着没事干,而是为了全面了解国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

1281年,大都(今北京)地区全面使用纸币,停止铜钱交易,这是在推行全国统一的货币体系。


1282年,建立海外贸易保护体系,为的是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1284年的一项措施特别值得注意——设立宣政院,将西藏纳入中央直接管理。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西藏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正式行政体系,意义重大。

此前的朝代虽然对西藏有一定影响力,但多是松散的羁縻关系,而元朝则建立了直接管理的制度。

忽必烈这一系列举措表明,他不满足于表面上的统一,而是要建立一个制度化、系统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

元朝把一盘散沙变成统一大国

元朝的厉害之处不只在打仗,更在于建立起了完整的国家治理体系,把分散的地区拧成一股绳。

先说经济整合。元朝建立了划时代的南粮北运海运体系,这不是小工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他们开凿运河,建设港口,组织船队,把南方的粮食源源不断运到北方。

这样一来,南北经济就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南方有粮食剩余,北方有粮食需求,通过这个系统,双方都得到了好处。

元朝还大力推行纸币制度,先后发行中统钞和至元钞。


1281年,大都地区全面使用纸币,停止铜钱交易,其他地区也逐步跟进。

统一的货币大大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贸易活动,减少了交易成本。这种纸币制度不仅在国内推行,还向国外输出。

1293年,元朝向伊利汗国输出纸币制度,这说明元朝的经济体系已经具有了国际影响力。

交通网络的建设也是元朝统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287年,云南首次设立驿站制度,这标志着全国驿站网络的基本形成。

驿站不仅承担邮递功能,还负责官员出行、军事情报传递等任务,是国家管理的神经系统。


对外贸易方面,元朝设立了五大港口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

通过这些港口,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远销海外,同时也引进了大量外国商品和技术。

马可·波罗就是在这个时期来到中国,并将中国的繁荣景象介绍给欧洲。

到了1341年,元朝在全国设立了11个行中书省,行政架构完备,形成了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州、县的四级行政体系。

这种行政区划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中国政治体制。

元朝这套系统性的国家治理体系,把各个地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制度基础。

元朝的包容政策助力文化大融合

说起元朝,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歧视汉人,"南人不得为官"之类的。

其实这种印象挺片面的。元朝虽然确实有民族等级制度,但在实际治理中,尤其是统一后期,还是表现出了相当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1286年的一件事就能说明问题。这一年,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赵孟頫被召至大都入仕。

赵孟頫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南宋皇室后裔,是实打实的南宋遗民。

元朝不仅不排斥他,反而重用他,让他担任翰林学士承旨等重要职务。


通过赵孟頫这样的文化名人,元朝成功地推动了汉文化在元代的主流地位。

元朝的文化政策体现了务实精神。

在统治初期,元朝确实实行了比较严格的民族等级制度,把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

但随着统治的稳定,这种政策逐渐放宽,越来越多的南方文人被任用到政府部门。

在边疆地区,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文化融合。

在西藏、云南等地区设立孔庙、儒学馆,推广汉文化;同时又尊重当地传统,实行土官、汉吏双轨制,让当地精英参与管理。

这种灵活的文化政策,大大减少了民族冲突,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融合。

元朝还推行统一的教育体系,恢复科举制度(虽然规模较小),为各族人才提供上升通道。

这些措施使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元朝统治下相互交流、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更加包容、多元的中华文化。

在元朝统治期间,中国文化不仅在国内融合发展,还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路线向外传播。

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游记》就是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元朝的开放包容,使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大大提升。


《——【·结语·】——》

元朝在短短几十年里,不仅打破了四百年的分裂局面,还建立了完整的国家治理体系,实现了真正的大一统。

没有元朝的这一统一,中国很可能会像欧洲一样长期分裂,形成多国并立的格局。

元朝给中国留下的不仅是统一的疆域,更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国家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后来的明清两代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国保持统一的重要基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元朝统治体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复旦大学出版社

《元代政治制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南京大学历史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5

标签:历史   元朝   中国   欧洲   体系   南宋   制度   地区   国家   纸币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