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科研仪器又被卡脖子了!
最近北京高校那事儿都听说了吧?
花五百万买的瑞士电镜,换个传感器竟要三百万还得等俩月!
这哪是买设备,简直是请了个祖宗。
要我说啊,科研仪器被卡脖子比芯片更憋屈,连修设备的资格都得看洋人脸色。
高端仪器市场早被国外巨头垄断了八成,人家玩的根本不是设备买卖。
合同里藏着“不得军用”的霸王条款,维修必须原厂伺候,连拧螺丝都得等外国工程师飞过来。
北京那个电镜事件不是孤例,全国实验室都吃过这种哑巴亏。
更绝的是软件系统全加密,想自己研究都没门路。
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技术封锁,比直接禁售狠多了。
看看市场规模,2025年都奔着1800亿去了,2030年要破3200亿,年增12%远超全球水平。
可这么大市场,国产高端设备份额不到两成。
北京现状就是缩影:高校研发能力全国顶尖,应用场景遍地都是,偏偏制造端弱得掉链子。
国产厂商不是做不出来,而是市场根本不给试错机会——实验室哪敢用国产设备赌毕业生的前途?
洋品牌吃准了我们急用。
你让教授们怎么办?
等国产仪器攻关十年,还是咬牙签下霸王合同?
现在连换个传感器都要惊动瑞士总部,维修费比新设备还黑。
但转机也在逼出来。
长三角那些企业开始玩狠的,直接挖外企工程师来破解技术壁垒。
北京最近把仪器产业列为重点,政策资金全往产业链薄弱环节砸。
说到底这不仅是技术战,更是产业链的生死时速。
高校实验室里用着进口设备发国产替代论文,本身就是黑色幽默。
好在市场够大,政策够猛,突围就看这三五年了。
早该这么干了!每次维修都被当肥羊宰
3200亿市场养不活国产厂商?不信邪
最讽刺的是用进口仪器研究卡脖子技术
北京这次押对宝了 制造端必须补课
维修垄断比设备垄断更致命 深有体会
软件加密这招太阴 拆了都看不懂
教授们也很无奈 谁不想支持国产啊
更新时间:2025-07-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