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与无我

曾经有一位我至为尊敬的长者向我提问:当你发现别人存在不足或问题时,你去和他们进行沟通,是直截了当、不留情面的批评指出他存在的问题,还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和接受程度,有选择的组织语言措辞,并适时调整自己的语气和表达方式呢?<?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面对这忽如其来的提问,我下意识的回答到,应该是第二种啊!长者略微停顿了一下,又问到:为什么是第二种而不是第一种呢?我楞住了,是啊!为什么呢?说实话,我真没有思考过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只是感觉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行为,好象处理这样的问题理所应当如此,而且还有一个自认很说的过去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考虑被批评者的接受程度、照顾着他的情绪和感情。

听完我的回答,长者沉思了片刻,拿过一枝笔,轻轻的在纸上写下一段禅语递给我:无情的观照才是慈悲,无我的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

看着我似懂非懂的样子,他缓缓的讲起了自己的看法:在与别人沟通,尤其是要指出别人存在的问题时,很多人都把关注焦点放到怎样才不会伤面子、引起别人反感上去。似乎这才是指出别人存在问题时最重要的事项。但是这种作法却偏离了批评帮助的本质。试想,假如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把注意焦点都放在语言选择、语气控制、观察对方情绪变化等方面,这样的沟通能达到帮助人的效果吗?

我们在面对别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时,应该直截了当、不留情面的剖析和批评,而不应随着被批评者情绪的变化而调整甚至掩饰自己直率的表达。对同事如此、家人亦应如此。前者看似严厉苛刻,但是它能促使被批评者猛醒并直面自己的问题,不仅有助于他清晰的认识自身不足,也有助于他尽快彻底改进。而后者看起来似乎充分考虑了被批评者的接受程度,照顾了他的情绪和感情,但实际上却完全无助于他认识错误,会严重影响改进的效果。这不是一种忘我帮助别人的态度,这种思想实际上更多的是在考虑自己的得失,所担心的是由于批评了别人,会不会使被批评者心生怨恨,甚至敌视报复自己。看似考虑别人感受这样充分的理由、实则是在计算自己的利益得失。现在很多人是这样的思维,它不是如实观照、不是如实对待处理、不是真正的利他利己,是虚伪的友善,最终是损己损他。

我们必要清醒的认识到:只要你是在真诚的帮助被批评者、只要你是在真挚的关心他、只要你是出于善意和公心,是希望被批评者能够做得更好,那就是坦荡真诚的。愿意不愿意直面的指出别人存在的问题,关键是出于自我还是无我。我们要对别人的胸怀和人格给予充分信任,勇敢直面并坦诚帮助。明明看到了别人存在问题,而不去直面批评指出,那才是非常可悲。批评也是一种帮助,坦率直面的批评可以使被批评者得到进步和面对真实的现实的力量和勇气。

无我的助人才是真正的慈悲,无我才能实现内心的宁静,以自我为中心则是一切烦恼的来源。

在结束与这位长者的对话后,我陷入了沉思与反省之中,我反复问自己:无情与无我真的可以做到吗?

批评实在是对一个人很好的帮助和促进,谁都是有缺点的,也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一个人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时,适当地浇点冷水,让他清醒一下,有什么不好?这样看似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对我们而言会如此困难呢?正如长者指出的那样,不敢直面的去指出别人存在的问题,正是自我保护意识在作祟。看似害怕伤害到别人,实则是怕被批评者因为自己的批评而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印象、甚至伤害到自己的利益。看似善的行为,却被恶的起心动念所支配,这样的善不是伪善吗?这样的善能得到好的结果吗?其结果不但不能解决别人存在的问题,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到更深的痛苦中去。

我们每个人都想在一个开放坦诚的环境里生活工作,但当我们在面对他人存在不足和问题时,却不能做到时时、事事坦城相对。伪善的“有情”是我们经常的行为,它主导了我们的意识,而坦诚的“无情”,则离我们越来越远。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我们尺度拿捏到位、人缘调和的不错,感觉也颇好,其实非常虚伪、毫无意义。反而使得我们离帮助他人的本意越来越远、越来越迷失。

无情是多么的残酷、无我是多么的崇高,它们两者之间似乎毫无关联,但是向总的一番话让我对这两者的定义有了全新的认识:无情并不代表伤害或抛弃,有时候无情恰恰是珍惜的表现、也催化着尽早的醒悟;无我也不是一种高不可攀的境界,只要我们坦然对事、心正助人,忘我之时已无我。

闻过则喜、自然觉悟。“欲行平坦路、先净自我心”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一切想法由心而生、一切做法为心所现。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坦诚的面对他人、面对工作、面对社会,把无情的观照升华为无我的大慈悲,并作为一种良好的品德加以培养,我们的人格才会日臻完善、人生才会充满生机、阳光才会播撒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注:

观照:佛教语,指静观世界以智慧而照见事理。即以智慧观事、理诸法,而照见明了之意。又‘观照般若’则指能观照事、理等诸法实相之理之智慧,为五种般若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批评   长者   无情   慈悲   坦诚   情绪   情面   伪善   直截了当   清醒   程度   智慧   忘我   得失   沉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